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丘逢甲 《春愁》 四百萬人同壹哭的主要原因

丘逢甲 《春愁》 四百萬人同壹哭的主要原因

我們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時,不得不想起了臺灣愛國詩人丘逢甲及其代表名篇《春愁》詩: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①.四百萬人②同壹哭,去年今日③割臺灣.

這是近代愛國詩人丘逢甲用血和淚寫成的壹首絕句,只28個字.這位詩人的壹生,以臺灣回歸為誌,渴望祖國“山河終壹統”.這首詩:①潸(shān)然———流淚的樣子.②四百萬人———當時臺灣人口數,原詩註:“四百萬人,臺灣人口合閩、粵籍,約四百萬人也.”③去年今日———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壹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宗光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日本.

第二年(1896年)詩人在大陸祖居故鄉,愁懷難遣,痛定思痛,憤恨祖國遭受侵略宰割和清廷腐敗賣國投降:臺灣割讓,萬民不服;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眼看又是春滿大地,無限仇恨湧上心頭:這個血日又來臨了,天崩地裂,血海深仇———往事驚心,歷歷在目,正在壹年前這個時候,演出這幕喪權辱國的歷史悲劇,怎麽不叫廣大的臺灣同胞同聲壹哭呢!詩人血淚交加寫出這篇《春愁》,這種深沈濃烈的鄉思愁情,這種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震撼了中華兒女的心靈!其中壹個“割”字,是畫龍點睛之處,寫出了刻骨銘心之痛,此恨綿綿,但臺灣是永遠不會與祖國分離的!所以,這無邊的春愁,是來源於對我們祖國的熱愛.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別號倉海.同治三年(甲子)十壹月二十八日(1864年12月26日)生於臺灣苗栗縣銅羅灣.他隨父讀書,文思敏捷,六歲能詩,七歲能文,十四歲府試,考全臺第壹名.二十六歲中進士,被欽點為工部主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次年訂立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了臺灣省.他怒不可遏,刺血上書力爭,隨後乃組織和參加了臺灣軍民反對割讓的抗日戰鬥,自率義軍在新竹血戰了二十多個晝夜,以兵盡援絕而敗北,回到祖國大陸祖居———廣東蕉嶺縣文福鄉淡定村.他時時以復臺為念,吟詩,興辦教育,並投入民主革命.1912年2月25日病逝於家鄉,享年四十九歲.他壹生為保衛祖國領土、培養人才,及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貢獻,而以詩歌的成就為最大.他生平寫的詩,世傳有萬首之多,創造了許多氣勢豪邁、意境宏大、情緒激昂和瑰瑋奇麗的不朽詩篇.其中有兩千多首為內渡後寫的,其後人集名曰《嶺雲海日樓詩抄》.他是我國19世紀末期的壹位才華橫溢、熱愛祖國的詩人、誌士和教育家,臺灣省近代最著名的詩人.“九曲愁腸縈故國,壹腔熱血註臺灣.”(楊奎章《紀念丘逢甲》)“延平去後丘倉海,昆侖壹脈到臺灣.”(楊應彬《丘逢甲》)

丘逢甲懷念臺灣鄉親,誓死要為臺灣光復、祖國統壹而奮鬥,表現了他愛國主義的赤誠之心.他自號為“臺灣遺民”,把自己的房舍命名曰“念臺精舍”,把長子丘琮改名曰“念臺”,又教育家人:“吾家兄弟子孫當永念仇恥,勿忘恢復!”臨終前遺囑:“葬須南向,曰:‘吾不忘臺灣也!’”表達了他的愛國心聲.詩中浸透了血淚,風格淒涼蒼郁,語言痛快淋漓,感情深沈悲壯,其中有不少名詩: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離臺詩》六首之壹.

丘逢甲的詩思想性強、藝術性高,梁啟超稱他為晚清的“詩界革命之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