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
李日知,鄭州滎陽人。考中進士。天授年間,多次遷升為司刑丞。當時使用法律嚴厲躁急,唯獨李日知寬緩公平,沒有使冤案泛濫。
曾經赦免壹個死囚,少卿胡元禮請求判處死刑,和李日知來回(爭辯)到了四次。胡元禮大怒,說:“(只要我)胡元禮不離開刑曹,這個囚犯終究不會有活著的道理。”
(李日知)回答說:“(只要我)李日知不離開刑曹,這個囚終犯終究不會有處死的法令。”因此把兩個狀子呈列上報,李日知果真有理。
神龍初年,出任給事中。李日知侍奉母親非常孝。當時母親年老,曾經生病,李日知請假,調理侍奉了幾天而鬢角的頭發都變白了。不久加朝散大夫的爵位。他的母親沒有受到命婦邑號就去世了,即將安葬出殯,吏人帶著通知而到,李日知在路上當時昏厥,很久才蘇醒。
身邊跟隨的人都悲哀痛苦,不能擡頭觀看。巡察使、衛州司馬路敬潛聽說他其孝悌的事跡,使人求問他具體情況,李日知推辭謙讓不讓上報。守喪期滿終了,多次遷升為黃門侍郎。
當時安樂公主的池苑館舍剛剛建成,唐中宗親自前往遊玩,隨從的官遠都預備下宴樂的詩歌。唯獨李日知心存規誡,他的最後壹章說:“所願的是暫且想著居住者的安逸,不要讓時人議論建築者的勞累。”議論的人以此敬重他。
景雲元年,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轉任禦史大夫,像原來壹樣主持政事。第二年,升任侍中。先天元年,轉任刑部尚書,停止主持政事。屢次因年老請求退職,請求辭職歸家,得到批準。
起初,李日知將要有所陳訴請求,而不與妻子商量,回鄉而使身邊跟隨的人換裝,要他們搬出去從事別的行業。妻子吃驚地說:“家產屢次花光,孩子們名聲與官職還沒有確立,為什麽倉猝辭職呢?”李日知說:“書生到了這樣,已經超越本分了。
人的欲望沒有沒有限止,如果放縱他們的貪心,是沒有滿足的時候的。”等回歸田園,不從事產業,只是修理水池和亭臺,多多地引薦後進的人,和他們聊天宴樂。開元三年逝世。
當初,李日知因為官居要職,諸多子侄們還未成年,都與族聯姻,當時的輿論認為違反禮數。死後,小兒子伊衡,以小妾為正妻,糜費喪失了土地和房屋,還起訴諸位兄長,(良好的)家風被取代了。
文言文原文:
李日知,鄭州滎陽人也。舉進士。天授中,累遷司刑丞。時用法嚴急,日知獨寬平,無冤濫。嘗免壹死囚,少卿胡元禮請斷殺之,與日知往復至於數四。元禮怒,曰:“元禮不離刑曹,此囚終無生理。”答曰:“日知不離刑曹,此囚終無死法。”因以兩狀列上,日知果直。 ?
神龍初,為給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時母老,嘗疾病,日知取急,調侍數日而鬢發變白。尋加朝散大夫。
其母未受命婦邑號而卒,將葬發引,吏人賫告身而至,日知於路上即時殞絕,久之乃蘇。左右皆哀慟,莫能仰視。巡察使、衛州司馬路敬潛將聞其孝悌之跡,使求其狀,日知辭讓不報。服闋,累遷黃門侍郎。 ?
時安樂公主池館新成,中宗親往臨幸,從官皆預宴賦詩。日知獨存規誡,其末章曰:“所願暫思居者逸,莫使時稱作者勞。”論者多之。 ?
景雲元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轉禦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進拜侍中。先天元年,轉刑部尚書,罷知政事。頻乞骸骨,請致仕,許之。 ?
初,日知將有陳請,而不與妻謀,歸家而使左右飾裝,將出居別業。妻驚曰:“家產屢空,子弟名宦未立,何為遽辭職也?”日知曰:“書生至此,已過本分。人情無厭,若恣其心,是無止足之日。”及歸田園,不事產業,但葺構池亭,多引後進,與之談宴。開元三年卒。 ?
初,日知以官在權要,諸子弟年才總角,皆結婚名族,時議以為失禮之中。卒後,少子伊衡,以妾為妻,費散田宅,仍列訟諸兄,家風替矣。
此文出自後晉·趙瑩所編撰的《舊唐書》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舊唐書》***200卷,包括《本紀》20卷、《誌》30卷、《列傳》150卷,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舊唐書》的修撰離唐朝滅亡時間不遠,資料來源比較豐富。
《舊唐書》從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完成。因為書成時劉昫正在執政,按當時的規定,壹般宰相都要作國家修史的主編(監修),因此劉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監修之外,參預纂修工作的,先後總計9人。
他們是:張昭遠、賈緯、趙熙、王伸、呂琦、尹拙、崔棁、鄭受益、李為先(壹作光)。其中,張昭遠始終具體負責其事,用力最勤。賈緯受詔不久即去職守喪,書成前壹年起復,主要貢獻是其《唐年補遺錄》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後的許多難得史料。
趙熙始終其事,“竟畢其功”。王伸於書成之日,身列“恩獎”名單。呂琦預修唐史,史稱“有能名”。
《舊唐書》修成後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對後晉大舉進攻,造成了開封及河南州縣數百裏內杳無人煙的慘狀,公私損失都很嚴重,史籍遭劫自也難免。因此修成的《舊唐書》,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
《舊唐書》的作者去唐不遠,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時間裏修成這樣壹部二百卷的大書。
作者簡介:
趙瑩(885-951),字玄輝,華陰(今陜西華陰)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史學家。後梁時代進士,後擔任後晉的宰相,奉命組織編撰唐朝歷史。
後來後晉被遼所滅,趙瑩被遼國俘虜,遼太宗愛惜他的才德,授以官職,做了遼國皇子的老師,但趙瑩思念故國,遇有北來的後周使臣,悲不自勝,向南磕頭,涕泣橫流。後向遼世宗請求死後歸葬故裏,得到同意,在他去世後派人送靈柩南歸。周太祖郭威追贈他太傅的官職,葬在華陰。
高祖即位,拜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拜中書令。出為晉昌軍節度使、開封尹。是時,出帝童昏,馮玉、李彥韜等用事,與桑維翰爭權,乃***譖去之,以瑩柔而易制,故復引以為相。契丹滅晉,瑩從出帝北徙虜中,瑩事兀欲為太子太保。
周太祖時,與契丹通好,遣尚書左丞田敏使於契丹,遇瑩於幽州,瑩見敏悲不自勝。瑩子易則、易從。當其徙而北也,與易從俱,而易則留事漢,官至刑部郎中。後瑩病將卒,告於契丹,願以屍還中國,契丹許之。及卒,遣易從護其喪南歸。太祖憐之,贈瑩太傅,葬於華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