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教九流”是人們經常遇到的詞語,但對其所包含的內容能完整表達出來的卻不多。所謂“三教九流”,是指舊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劃分的等級。 根據相關資料解釋,其具體內容為: 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北史·周高祖記》載:周武帝建德二年“十二月癸巳,集群官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 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九流按傳統分法又可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壹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進士)八舉(舉人)九解元。 中九流:壹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蔔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壹流高臺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2.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壹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亡於秦火,只剩下五經。
希望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