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元 作者:張養浩 體裁:散曲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賞析
張養浩於天歷二年(公元1329年),因關中旱災,任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隨做本曲。《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天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潼關地處層巒疊嶂包圍之中,在作者筆下,壹“聚”字向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再看潼關外的黃河,河水奔騰咆哮,壹“怒”字讓讀者仿佛聽到了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而潼關就在這其中,“山河表裏潼關路。”至此,潼關內居層巒疊嶂治中,外臨洶湧咆哮的黃河,山河雄偉,地勢險要,足見道路奇險。如此險要之地,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裏,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壹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壹無所見,卻在腦海裏浮現出壹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壹簇簇富麗堂皇的宮殿,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壹片。西望長安,詩人感慨萬千,於是仰天長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壹針見血地將千百年來封建帝制殘害百姓的血的事揭示了出來,告訴人們,歷史上無論是朝代的興起還是衰亡,受苦遭殃的都是老百姓,就此指出了封建政權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對立性。這是對幾千年封建歷史的壹個有力的批判與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