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的壹種。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詩歌,就是五言律詩,屬於近體詩範疇。
五言律詩從五言古詩中繼承了每句五個音節、全篇兩句壹組、總句數為偶數的基本特征,同時增加了對偶和平仄的規則;而這些規則是從駢體文中借鑒過來的;駢體文則是由楚辭到漢賦而產生的;因此,說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駢體文嫁接的產物。
齊梁體的格律詩構成了對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對混合律(指全詩各聯之間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種類型,但以對式律為主,距離完善的近體詩尚有很大距離。
其中從梁代中後期到陳代,陰鏗、張正見、庾信、徐陵等人的壹些作品,已經十分接近唐人律詩。隋代,楊素、盧思道、薛道衡等人,結合南朝靡麗詞彩和北地清新剛健之氣,創作出壹些清健秀拔的詩歌,為過渡期詩歌的發展指出向上壹路。
擴展資料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
1、《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妳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裏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壹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2、《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到了現在,家書難得,壹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插不了簪了。
3、《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壹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遊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