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為什麽皇帝的妃子叫淑良賢

為什麽皇帝的妃子叫淑良賢

妃嬪,是壹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妃嬪等級是用來區分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的。不只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只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可以廣泛的被稱做嬪禦,這樣的代稱之詞比較常使用在東方國家。 直到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此後三國直至清朝皆沿襲下來了妃制。妃子的封號大多都是基於了美好的期盼和願望。

曹操為魏王時,王後之下的妃嬪稱號有五等:夫人、昭儀、瑯淑?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叡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號。

妃嬪爵位:

貴嬪、夫人,位次皇後,爵無所視;

淑妃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淑媛位視禦史大夫,爵比縣公;

昭儀比縣侯;

昭華比鄉侯;

修容比亭侯;

修儀比關內侯;

容華視真二千石俸;

美人視比二千石俸;

良人視千石俸。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設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余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1)南朝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號,其余仍用晉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制了貴妃的稱號,以貴妃、貴嬪、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嬪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置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司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號,重新設置了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置的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淑容、承徽、列榮。

妃嬪等級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次於九嬪的稱號: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號。因九嬪中少了壹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九嬪以下: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沿襲梁制。

(2)北朝

北魏東魏西魏

妃嬪稱號有左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上三嬪和下六嬪)、世婦、禦女。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禦女視元士。

後又設置女官,掌管內司。內司如同尚書令、仆。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

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北齊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禦。

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嬪。清河年間,依古制設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壹禦女。妃嬪稱號有:

左右昭儀,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嬪: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艷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壹禦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內範、穆閨、婉德、明婉、艷婉、妙範、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艷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艷、貞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艷、正信、凝婉、英範、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艷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散號:才人、采女。

其後又立二後,妃嬪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壹人,比相國。

北周

史料不詳。

唐朝,皇後以下,以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夫人。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下面還有婕妤、美人、才人、寶林、禦女、采女等名號,***壹百○八人。總計壹二壹人。

 宋與唐相仿,妃的稱號,除貴、淑、德、賢外,又加壹宸妃。遼代妃號更多,金制基本沿用唐制:元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壹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曰九嬪,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員,曰二十七世婦。寶林,正六品;禦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員,曰八十壹禦妻。按金格,貞佑後之制,貴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麗妃、柔妃,而無德妃、賢妃。九嬪同。

在明朝時期,宮中的有名號的妃嬪就有九人,其他無名號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號有賢、淑、敬、惠、順、康、寧、昭等。諸妃中以皇貴妃位次最高,僅次於皇後,貴妃為第三。

清朝因為民族問題所以有所改革,賢良淑三妃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