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從“醉”和“樂”中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礎的文言詞語。
4.背誦課文,默寫重要句子。
教學重點
掌握實詞解釋與重要句子翻譯;領會課文內容;體驗作者心情。
教學難點
領會“與民同樂”的內涵。
教學過程
壹、圖片導入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圖片
知道他是誰嗎?(歐陽修)誰為大家介紹壹下歐陽修?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壹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24歲考取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體顯示:醉翁亭圖片
知道這個亭子的名子嗎?(醉翁亭)醉翁亭與歐陽修之間有什麽關系嗎?這節課就讓我們壹起走進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去探尋答案!
二、範讀感知
活動壹:我是小導遊
1.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提煉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動:妳來做導遊,把醉翁亭介紹給遊客。
註:此環節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聽讀全文,提煉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圍的環境、當年的歷史等有效信息,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聽了這幾位同學的講解,相信大家壹定對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印象和了解把這篇文章齊讀壹遍。
多媒體顯示:
2.齊讀課文,要求:
①讀準字音
②以導遊的身份,讀出對風景名勝醉翁亭的欣賞和贊美。
註:此環節的目的在於組織學生落實字音,並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讀探究
剛才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讓我想起了許多古文鑒賞家對《醉翁亭記》的評價,他們說:《醉翁亭記》讀起來,朗朗上口,錯落有致,極富音韻美。妳們認為本文的音韻美表現在什麽地方?
活動二:走進錄音棚
1.自讀課文,思考:本文的音韻美表現在什麽地方?
答案明確:
①“.......者......也”判斷句式的運用,整齊而富有節奏。
②21個也字,24個而字,回環往復,韻律獨特。
③駢散結合,富有變化,搖曳多姿。
④有許多千古傳誦的名句,膾炙人口。
註:學生談出2-3點即可,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補入、補齊。
同學們,僅僅知道《醉翁亭記》的音韻美還不行,我們還要能夠讀出《醉翁亭記》的音韻美!下面就讓我們壹起走進錄音棚錄下自己朗朗的讀書聲。
多媒體顯示:
2.感情朗讀,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可以是判斷句式;可以是駢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
活動:大聲朗讀,讀出節奏,讀出變化,讀出韻味,讀出感情,錄下自己朗朗的讀書聲。
註:此處是學生的朗讀表演,旨在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本文的音韻美,並隨機給學生講解字、詞、句的含義。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恰當的點拔和指導,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文言字詞。
多媒體顯示:3.師生***讀,要求:搖頭晃腦,拖出長腔,仿效古人,
讀出古韻美。
註:此處應成為整堂課的朗讀高潮,師生情感達到***鳴。
四、研讀品
不知同學們註意了沒有,本文除用了21個也字,24個而字,還有壹個字,出現了10次之多,是哪個字?(樂)
活動三:尋找快樂源
1.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找出文中包含樂字的句子,並給出翻譯。
答案明確:
①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樂
②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山水之樂
③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觀也。——宴酣之樂
④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禽鳥之樂。
⑤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太守之樂。
在該節語文課中,學生急於讀課文,都自行讀下去了,教師也就順其自然,這壹點非常好,要根據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