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有朋友問: 在古詩詞中,平仄有多重要?

什麽是平仄,平仄的起源,平仄的劃分規則,平仄在近體詩中的應用,都在無數個回答中反復講過,這裏就沒必要復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註看本人專欄前三章,免費的,有全面通俗的平仄知識講解——不能保證妳成為高手,但是入門是沒問題的。

這裏只說說在古詩詞中,平仄到底有多重要?

只怕要讓很多朋友失望,作為壹個平仄知識傳播者,我在這裏告訴妳:

在古詩詞這個大概念中,平仄遠沒我們想象的那麽重要。

就好像相聲中長期掛在口中的“說學逗唱四門基本功”,妳說重要嗎?誰都知道,但又有誰真正在乎?對觀眾來說,這些東西壹點都不重要,妳只要讓我笑就得了。

古詩詞的平仄知識就相當於相聲中的“說學逗唱”,是古詩詞門類中近體詩的入門功夫,要想寫好格律詩詞,就必須先打好基礎。但是對於不寫格律體的人來說,這個東西知不知道、了不了解完全沒有關系。

不就是聽相聲嗎,好笑就完了;不就是鑒賞詩歌嘛,詞美、句美、意境美不就完了?

這是事實。

平仄是創作工具,是保證詩詞作品音律清朗最低水平線的壹套規則的制定基礎(有平仄,才有平仄關系,才構成格律),與不參與詩詞創作的人毫無關系。因為平仄只是近體詩、詞牌等格律體的創作工具,所以與古體詩、近代詩、現代詩也關系不大(有發音規範作用,但只要是個人就知道流利吟誦,只是缺乏理論),所以也不重要。

也就是說,不論現代詩詞,還是古詩詞,只要妳不寫近體詩、詞牌這兩種格律體,什麽是平仄,對妳來說都不重要。

詩為心聲,就是將心理情感變成韻文表達出來。

平仄知識只是高級韻文的入門功夫,普通韻文表達雖然會暗合規則,但是不講究按照規則創作,所以也就無所謂規則學習。

只要能貼切、唯美地傳達自己的心聲,使讀者獲得情感***鳴,講不講平仄有什麽關系呢?那麽多優秀的古體詩、現代詩,不也打動了壹代代讀者?

為什麽唐宋之時,平仄格律那麽重要?那是因為科舉開通了近體詩的考試。就好像英文今天為什麽重要——是我們日常需要嗎?十四億人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使用英文?

還不是因為這是高考必考科目,而且還是主科,才尤其重要——這個重要,是未來命運給這門科目帶上的附加值,是高考這個獨木橋所賦予的。

同樣的,近體詩的興旺也是因為科舉能帶給天下文人改變命運的機會。格律詩的重要,不是這種文體本身有多重要,而是通過學習這種文體,發揮得好就能當官改變命運——是似錦前程給這門知識附加上了功利性,才讓它變得如此重要。

我們經常喟嘆,為什麽傳統詩詞文化如今缺乏大詩人,傳世絕品,是不是天下人都變蠢了?

如果我們讓高考增加近體詩選拔科目,不吹牛皮,全中國立刻人人都會格律,個個能分平仄,偉大的近體詩人馬上會層出不窮,佳作必然也如過江之鯽——這和文化愛好無關,是資源傾斜、未來期許決定了人們的學習向往和潛能激發。

我從來不認為今不如古,不論從大腦開發、科學技術、哲學思想、遊歷見識哪個方面來說,現在的中學生甚至都超過古代的大學士,文化方面更是如此。

為什麽傳統文化逐漸下行?

被日新月異的新知識、新文化淘汰了而已。

就拿平仄知識來說,即便在古代也只是因為唐宋科舉取士才流行壹時。普通老百姓從來都是可有可無的狀態,更不要說文言文都已經生澀的今天了。

相聲蕭條的那幾年,有誰記得“說學逗唱”?因為相聲又起來了,能創作快樂和經濟效益了,它的這些名詞、規則、基本功就又重回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就好像有人在說,妳老是說什麽平仄、格律、意境之類的,有什麽意義?

對普通人生活來說,詩詞本身確實是無用之學。但是相聲工作者們在絕境中依然堅守著傳統,直到迎來了春天。

怎麽,古詩詞、近體詩詞就不配堅持嗎?

雖然不壹定會再見春天,但是能夠聚集壹些喜歡的人,互相取暖,不也是好事嘛。

傳統詩詞最近幾年也漸有起色,其實和相聲壹樣,這些東西都屬於精神文化,是需要物質豐盈之後,大眾才會考慮。同時因為極具民族文化特色(語言文化),不僅物質要充裕,還需要確立起足夠的民族自信心,崇洋而不媚外,體面地按自己的精神文化發展生活,才會真正重視傳統文化,去糟粕,延精華。

平仄知識對於格律體來說是重要的,但只不過是壹種文字音調工具,談不上重要,也並非遺老遺少們捧到天上的圭臬。

壹套工具,愛用者用,不愛用者完全不必理會。

即使唐宋詩人,也是這麽處理的。

為什麽我們今天卻還要爭論?

再說壹遍,古詩詞中,平仄有用但不重要。

而在近體詩、詞牌這些格律體中,平仄非常基礎,不遵守就不是格律體。

詩詞更重要的是格式之上的內容意境,平仄格律只是區分近體詩和古體詩、詞牌與古體詩的區分標準。

平仄對於詩詞的格式來說,是重要的,但是對於詩詞整體質量來說,沒有直接關系,也就談不上重要與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