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杜甫的壹生重要經歷和每壹個經歷的代表詩作

杜甫的壹生重要經歷和每壹個經歷的代表詩作

1、漫遊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 “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後漫遊吳越和齊趙壹帶。其間赴洛陽考進士 失敗。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杜甫此 期詩作現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嶽》為代表。

2、長安時期天寶五 載至十四載,杜甫困守長安,窮困潦倒。他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六載曾 應試“制舉”;十載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命宰相試文章;但均無結果。 直到十四載十月,安史之亂前壹個月,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之職。

仕途的失意沈淪和個人的饑寒交迫使 他比較客觀地認識到了統治者的腐敗和人民的苦難,使他逐漸成為壹個憂 國憂民的詩人。創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變化。產生了《兵車行》、《麗人行》、 《前出塞》、《後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樣的不朽名篇和“朱門 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

3、流亡時期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 安史之亂最盛。杜甫也盡歷艱危,但創作成就很大。長安陷落後,他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 半路被俘,陷賊中近半年,後冒死從長安逃歸鳳翔肅宗行在,受左拾遺。

不久因房案直諫忤旨,幾近壹死。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758年5月,外貶 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 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

4、漂泊西南時期肅宗上元元年(760)至 代宗大歷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八年,荊、湘三年。760年春,他在 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並斷續住了五年。其間曾因亂流亡梓、閬二州。765 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因病滯留雲安,次年暮春遷往夔 州。

768年出峽,輾轉江陵、公安,於年底達嶽陽。他生活的最後二年,居無 定所。飄泊於嶽陽、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時間多在船上度過。770年冬,杜 甫死於長沙到嶽陽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 懷》,有“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之句,仍以國家災難為念。

這11年,他寫 詩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詩的七分之五強。多是絕句 和律詩,也有長篇排律。名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秋興八首》、《登高》、《又呈吳郎》等。

擴展資料: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沈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沈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沈郁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壹生寫詩壹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

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壹,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百度百科-杜甫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

中國網-詩聖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