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古代漆器發展繁榮的時期,當時厚螺鈿和薄螺鈿鑲嵌在壹起。厚珍珠母貝又稱硬珍珠母貝,采用顏色簡單的厚珍珠母貝片。它是由老蚌、王浣、王茜等色彩不太豐富的貝殼制成,厚度通常在0.5-2毫米,薄珍珠母又稱軟珍珠母,是由彩色加工的鮑魚殼制成,具有美麗的珍珠般的光澤,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5毫米。制作軟珍珠母貝需要工匠有較高的技藝。
明末清初,螺鈿鑲嵌工藝品的制作達到頂峰,宮中有專門的工匠制作皇家螺鈿鑲嵌器。它們數量眾多,種類繁多,從屏風、門窗、桌椅、書架、箱櫃到瓶、盒、杯、盤、學習用文具,都裝飾著色彩斑斕的珍珠母鑲嵌山水人物、花鳥魚蟲。還有壹種帶珍珠母的漆木,其珍珠母高於漆或木的表面,形成浮雕或高浮雕圖案,稱為“刻典”。乾隆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鑲嵌珍珠母的工藝品開始流行。這種鑲嵌珍珠母的器皿,工藝非常精細,深受皇帝和達官貴人的喜愛。除了宮廷制作,民間作坊也大量生產。在江蘇揚州和蘇州,有很多作坊和工匠。鑲嵌螺鈿工藝不僅用於漆器,還廣泛應用於紅木等硬木家具和杯盤等小器皿。除了繼續發展明代的山水人物、花卉、鳥類和昆蟲之外,嵌有珍珠母的圖案以花卉、植物、昆蟲和野獸的形式出現在木制品上。其圖案寓意深遠,吉祥如意。有《竹報平安》、《瓜果蝴蝶》、《壽山福海》、《傅貴牡丹》、《團龍》、《團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