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壹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壹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盡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壹,但在優秀的唐詩裏面也算不上有多麽出挑。
可就是這麽壹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稱song的壹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可能光是這麽說很難讓大家對這份瘋狂有所了解,下面就給大家普及壹下:
《楓橋夜泊》是張繼唯壹壹首被收入《唐詩三百首》的詩,但在日本卻被編進了教科書,影響力甚至要大過李白、杜甫。
清代國學大師yu樾在作品中記述:“凡日本文墨之士鹹造廬來見,見則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國三尺之童,無不能誦是詩者。”
2006年,日本前首相sen喜朗來到蘇州,直言“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向往的地方”。
日本人甚至還在東京也建造了壹個寒山寺,在附近溪谷之上還架起了“楓橋”……
那麽究jing為什麽日本人那麽喜歡楓橋夜泊這首shi呢?
原因除了這首詩本身的藝術價值比較高以外,還有壹段淵源故事。
傳說有壹天從西方piao來了壹口大鐘,緩緩ting在了寒山寺前的河岸邊,僧侶men用盡力氣移動這口鐘,但它卻紋絲不動。這時候拾得和尚從院中拔起壹桿竹子,壹撐就跳進鐘裏,這時候鐘就飄動起來壹直飄到了日本的壹處名為薩提的地方,拾得和尚從此就在這裏傳播佛學和中國文化。
於是,後來日本多處就建起了寒山拾得寺。所以正是因為有了文化的淵源與聯系,日本人才會對這首詩這麽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