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唐詩比較,宋代大量詩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時期的政治、社會狀況。
二者相比,宋代的詩人自然也就多了憂國、憂民的感傷情懷,自然而然地使詩的內容與政治掛上了勾。從以下幾個方面更能鮮明地體現出這壹特點。
2、政治鬥爭方面。
宋詩在政治鬥爭的表現方面,與唐詩,以至於與歷代所有古詩相比,都顯得更為深入。因為有很多重大的政治鬥爭,政治戰亂都被及時地、明確地反映在詩中。
而且這種反映並非壹個旁觀者的論述,而是壹個真正參與這些鬥爭的人直接將它們的種種背景、過程與內幕,都融入到了詩中。這樣的古詩在反映其思想內容上也就更為自覺、更為深刻、更為本質了。
3、由於特殊國情所決定的愛國主題。唐朝的國泰民安、國家強盛,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遭受到外族的真正威脅。
他們把偉大的愛國主義感情完全寄托在了對邊塞的描寫,以及歌頌祖國大好山河、壯麗景觀上。
雖然這些邊塞詩、風景詩內容豐富、風格各異。但愛國思想,特別是把“國家”這個詞作為壹個明確的維護對象,而為之圖存救亡、抗侮興邦的思想,畢竟因為沒有壹個可以賴以生長的土壤而無法得到展現。
4、反映現實。
雖然在唐朝已經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但動蕩的宋代畢竟不能與強盛的唐帝國相提並論。不安的社會也就給詩歌的創作提供了素材,影響了詩歌在這壹方面的發展。
5、宋詩與唐詩比較第二個顯著特點是多角度反映了社會前進的步伐。
宋詩從經濟生活、科技發展、文化生活、民風民俗等多角度為我們展現了雖然有戰亂影響,但仍在前進的宋朝。可以說宋詩人在這些方面的涉獵是壹種創新、壹種嘗試。唐詩人尚未來得及觸碰這些題材,歷史的車輪就已經轉到了宋朝。
百度百科--邊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