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詩是最需學識、見識和膽識的學問。沒有高明的鑒賞眼光和鑒識水平的選本,必然不會為人所接受,更不會廣泛流傳。那麽,《唐詩300首》之所以成功,原因何在呢?
對於這個問題,論者往往從《唐詩300首·蘅塘退士原序》考察,認為《唐詩300首》的成功主要在於其通俗性。誠然,通俗是該選本特色之壹,也是為廣大群眾接受而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之壹。但僅此壹點,顯然有失偏頗,也低估了孫洙對唐詩的鑒識水平。我們不妨從《唐詩300首》中選壹些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列壹個簡表,從中我們便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孫洙的選編原則和標準,體會他對唐詩的精到見識和深刻認識。
《唐詩300首》***選詩人77家、詩作313首。從詩人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看,上至帝王卿相,下至士子布衣乃至僧侶娼妓,都有壹席之位,反映出編選者比較博大而公正的心胸。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孫洙在此表現出他獨到的見識,所選的都是藝術性比較高的作品。藝術水準的高低,是他編選的最重要的尺度,並不因詩人的身份和名氣而決定其是否入選。王之渙在《全唐詩》中僅存詩6首,而《登鸛雀樓》、《涼州詞》兩首入選《唐詩300首》;金昌緒在《全唐詩》中僅壹首《春怨》,也入選《唐詩300首》;杜秋娘《金縷衣》亦入選《唐詩300首》。
《唐詩300首》最突出的特點在於詩體完備。編選者就是從詩體角度對詩進行抉擇的。我們已經發現,各種詩體本身有內在的規律,對內容的表達很有影響。詩人的精神氣質、由精神氣質而形成和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以及詩的內容、題材,都與詩體有很大的關系。在上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孫洙特別註重選詩的多少與詩人所擅長的詩體的最高成就相契合。
各詩體均擅長的詩人有孟浩然、王維、岑參、李白、杜甫、韋應物、白居易、柳宗元、李商隱諸人。他們都是大家、大手筆,所以各體均擅長。
律詩寫得最好的是杜甫,在所選39首詩中,律詩占了23首。另壹擅長律詩的詩人是李商隱。而李白則擅長古風,其古風所選數目在編選總數中占壹半強。另外,陳子昂只選七古壹首,韓愈只選七古4首。
這三人的性格中都有豪俠、慷慨激昂、正氣浩然的特征,他們需要自由地悲歌和高歌,而古風這種詩體便較能表現這種性格,所以他們的創作以古風的成就較高。
而杜甫詩風沈郁頓挫,故長律詩。他是戴腳鐐跳舞的人,尊儒崇王,在這壹基礎上可以發揮,所以在有較大束縛的律詩上用功最深,在束縛下推陳出新、精益求精,故律詩最契合其性格和精神。這種詩體和風格的關系孫洙已經註意到了。
從語言形式上看,王維的29首詩中五言詩占了19首,反映出他較擅長五言詩;而孟浩然入選的15首詩中僅壹首非五言詩,說明他對五言詩的造詣特別精深。而李頎則相反,所選7首詩均為七言詩,反映他特別擅長七言詩體。這些都是為他們的創作成就所證明的了。
再說樂府詩。《唐詩300首》中樂府詩最多的是李白,成就也很高。而白居易雖然倡導“新樂府”運動,並親身實踐創作了大量樂府詩,但成就並不很高,所以白居易的樂府詩沒有壹首入選。
而白居易聲譽最巨的兩首七言古詩《長恨歌》、《琵琶行》全都入選,從而使他成為77位入選詩人中字數最多的壹位。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孫洙對唐詩確有精到見解。
從時代看,盛唐詩人個個擅古風,中唐漸漸減少;而到晚唐,古風已極為衰微、幾近無存。相反的是絕句的命運:盛唐較少,中唐漸漸增加,到晚唐則蔚為大觀了。這和時代的特征是暗相契合的。盛唐氣象宏大,人人都希望建功立業,個個慷慨激昂、壯懷激烈,自由地表達胸襟,所以詩人們自覺地選擇了古風這壹詩體,因為只有古風最能順暢地表達他們的精神和氣概。而到了晚唐,情況大為改觀,生活日趨庸俗、追求逸樂,所以精致的絕句便大派用場,成為時尚所趨。
從縱的方面看,古詩入選最多的是李白、杜甫,次為王維、韋應物;五律以杜甫為最,次則王維、孟浩然;七律除杜甫外,則以李商隱獨占鰲頭;五絕王維最好,七律則以杜牧、李商隱為佳。這些在上表中均壹目了然。可以說孫洙對詩人擅長的詩體有很深體會,他的編選基本上是和詩人的實際情況相符的。
孫洙的編選原則是從純藝術的角度,註重詩歌的形式和音律特征,再聯系於此相關的內容,精選其“膾灸人口之作”中“其尤要者”,都是些晶瑩圓潤的珠玉匯錄而成。從內容和風格上看,300余首唐詩題材多樣、情感殊異、風格不壹。有詩畫交融、恬美靜謐的田園山水詩;有氣象雄闊、浪漫瑰奇的邊塞詩;有像《長恨歌》、《琵琶行》之類的宏篇巨構;也有“紅豆生南國”之類的精致婉轉的小詩;有“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的沈郁雄渾的慷慨悲歌;亦有“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輕快有趣的喃喃情語……如此等等,各種題材、各種情感的詩作都匯入其中。
當然,《唐詩300首》不選排律,而排律中並非無佳構,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便是;而不選李賀詩,亦頗令人費解,至少李賀在唐詩人中亦自成壹家。這些問題是可以商榷的。 《辛卯年思嘉興粽子作》是站長拙作,請勿混淆。
孫洙生活的時代(清乾隆年間,《唐詩300首》於1764年編定),正是神韻說、格調說、性靈說等詩論壹統文壇的時候。而孫洙能打破各家之說,不拘壹格、博采眾長、薈萃菁華,不能不令人佩服。或許這也正是《唐詩300首》在此後200余年深受歡迎的生命力之所在吧。
《唐詩300首》原序: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通,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於三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乖體制.因專就唐詩中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其三百餘首,錄成壹編,為家塾課本,俾童兒飛翔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300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請以是編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