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洞外,但見幽洞通天,使人頓生“仿佛若有光”之感。溪自洞出,桃林夾岸,落英繽紛。洞中古代酉陽州牧所題摩崖石刻“太古藏書”四字遒勁有力。穿過幽深的桃源洞,眼前豁然開朗,別有天地。洞內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四周為溶鬥,多為懸崖峭壁,似與外世隔絕,有松峰聳翠、石室藏書、飛泉灑玉、玉盤仙跡、烏龍護簡、龜鶴遐齡、桃澗流紅、機織煙霞等桃源八景。自古因“蠻不出洞、漢不入境”,所以該景區沈睡了1600余年,無人問津。
明永歷七年,東閣大學士文安之來酉,在為酉陽宣慰使冉奇鑣的《擁翠軒詩集》作的“序”中寫道:“酉富名勝,玉岑(奇鑣)向余屈指別業,余遊所及,得其二焉。壹為大酉洞,洞可數百武,劃壹門,曠然天際,得平衍地數十畝,精舍在焉,有小溪貫洞契而出。余語玉岑,廣植桃花萬株,使春風旖麗之余,桃花逐水趁流,以待問津者。”可見大酉洞桃花源在明代已具規模,且為酉陽州內之勝景。有詩雲:“洞前流水渺漫漫,洞裏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依石欄桿。”
據《酉陽直隸州總誌》載:“核其形,與淵明所記桃花源者,毫厘不爽。” 《四川省通誌》亦記:“酉陽漢屬武陵郡之遷陵地,漁郎所向之津,安之不在於此?”國內外專家、學者從地理、路線、景物、歷史、距離、環境等六個方面論證,壹致認為這裏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原型。
桃花源集桃源文化、巴人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桃源風光於壹體,已通過國家AAA級旅遊區的現場評定,是“世外桃源”的真跡,是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是武陵酉州的壹朵奇葩。通過對景區的深度開發和恢復利用,目前已完全展示出隱逸古樸的和平田園風光。春桃夭夭、夏風習習、秋谷橙燦、冬雪皚皚,桃源勝景,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科考、懷舊、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