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校園裏的黎明來得最早,校園裏的黎明風光最好。
大地還在酣睡,夜幕還未收盡,校園裏已有了綽綽人影。
道旁、樓前、路燈下,多少人在朗讀、在背誦。瑯瑯的讀書聲在原野裏輕輕飛揚。
廣場、泉邊、路盡頭,多少人在揣摩,在思考。探索者盡情地舒展著思想的翅膀。
漸漸地,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漸漸地,彩霞把天際染紅……
只有早行的人才知道黎明什麽時候來到人間;
只有勤奮的人才知道知識的積累越艱苦才越香甜。
遠處,車鳴聲改朝換代;雲端,樂曲盈盈。這是宣告人們新的壹天的開始,抑或是催促人們快步向早行者追趕?
是啊,校園裏的黎明來得最早,校園裏的黎明風光最好!
窗口
天色,漸漸地暗了;夜色,漸漸地深了。紅的瓦,白的墻,綠的樹……壹切都被黑暗吞沒,統統失去了她值得飛揚、炫耀的色彩。
只有遠處教學大樓的窗口,閃著迷人的眼波,射著誘人的光亮,格外透明,格外耀眼。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仿佛看見壹排排年輕的大學生,伏在書桌上靜靜地復習著壹天的課程,課本、講義、筆記、作業……聚精會神,苦思冥想。是的,要有好的收成,全靠辛勤耕耘;若想枝葉繁茂,定要根須紮深。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仿佛看見壹群群年輕的大學生,圍著白發蒼蒼的老師在開懷暢談,那般親切、那般融洽。老師的聲聲教誨,不,那是智慧的乳汁,點點滴滴註入了自己的心田。
透過明亮的窗口,我仿佛看見三三兩兩的年輕大學生,在熱烈地討論:人生的追求是什麽?在新世紀怎樣做出自己的貢獻?我似乎聽到了壹個鏗鏘的聲音:與時具進,甘做誠信正直的公民,為社會主義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夜更深了,遠處教學大樓的窗口更加明亮,更加耀眼。我看到的不只是璀璨的燈光,而是壹代出色的才華和祖國閃閃發光的前程與未來。
之二、校園四季
1、
帶著親友的祝願,帶著全新的期盼,告別家園溫馨的港灣,我們走進乍暖還寒的校園。所有的花兒都在這裏綻放,壹年壹度,歲歲年年。
壹年之計始於春。這是壹個播種的季節,書山學海是莘莘學子辛勤耕耘的土地。這是壹個美麗的季節,年輕的姑娘趕在春天的前面,爭相穿上絢爛的花衣。她們青春的靚麗與朝氣在校園的天空下盡情搖曳,趕走了料峭春寒裏最後壹絲寒意!這也是壹個多情的季節,校園四處春意萌動,散放著勃勃生機。在這個季節,少男少女們的心事像壹地綠色的小草,不經意間便碧綠了整個天際!
2
槐花開了,夏天到了。
對每壹個校園的成員,純潔而熱烈的槐花從不吝嗇她動人心弦的美麗。
夏天的校園,清涼,靜謐,是遠離浮華與喧囂的壹塊凈地。在這裏,唯有朗朗的讀書聲,和不含雜質的自由清新的呼吸。當然,這裏也有知了和黃鶯的鳴叫,還有野薔薇和月季花的清新和妖嬈。這,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聖地和幽居;但旺盛的不安分的求知欲比槐花馥郁的香味還要濃烈!
這個季節,總容易讓人想起許多往事,而往事中的許多細節,總與校園的槐花有關。有人說,那壹串串的槐花是戀人留下的風鈴,它綻開了我們純潔的初戀和多情的青春。也許,槐花的意義還不僅僅如此。對某些事情的理解,或許要搭上我們壹生的時間
3
這個季節,始終讓人感到矛盾。
有人說,這是收獲的季節,新生們邁進心儀已久的大學殿堂,收獲著考試拼搏的成功和喜悅;有人說,這是離別的季節,因為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壹批年輕的學子與他們親愛的師友壹壹作別,離校而去,開辟另壹塊嶄新而又陌生的天地。所以,在這個季節,許多人總在有意回避那些傷感的唐詩宋詞,總是喝著傷情的啤酒卻故作豪氣。
其實,這個季節最為絢爛多姿,也最接近人生現實。因為這個季節,我們有退縮,也有拼搏;有相聚,也有分離;有忘卻,也有壹生壹世忘卻不了的記憶。這,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多情,神秘,美麗而又純潔!
4
冬天的校園,總讓人油然而生敬意之感。
十年寒窗,十年磨劍。這是每壹個有誌青年必經的考驗。真正的英豪往往用自己的壹腔熱血將徹骨的寒冷洞穿!
智者們說:真正的寒窗,催生著真正的希望。對豪氣幹雲的年輕學子而言,漫天風雪,不過是青春瀟灑的詩情;數九寒天,又怎能封凍我們連綿不盡的思緒,和青春歲月裏那五彩繽紛的夢境?更何況,家中郵寄的包裹還承載著父母家人深情的掛念,而師友的鼓勵與關懷,更是歲末天寒裏及時送到的熾熱火炭,燃燒著讓妳壹生無法忘記的溫暖!
所以,即便寒風凜冽、隆冬來臨,我仍然喜歡漫步校園,看點點堅堅的朔風寫下溫馨而聖潔的詩篇!
之三、校園意念
粉筆
大山子孫,清白純凈。千淘萬濾,結晶成敦厚的精靈。無論飄到哪裏,都改不了巖石的秉性。
纖細而結實,寧折不彎。壹點壹點磨損自己,好讓那些饑瘦的心魂和疲憊的思想煥發青春。
白常以黑為伴。沒有黑板的映襯,哪有它眉清目秀?沒有黑板的鋪墊,它怎能隨意抒寫?凡事都得協力合作,可有成功者單幹獨行?卑不亢,不偏不倚。壹筆壹畫都客觀展現書寫者的心路歷程。忠臣良將的宏願,哪怕禁閉在牢獄的黑暗裏,終究要與日月同輝,溫暖人間千載。奸佞賊子的偽詔,即便高懸天空,也只能陰霾壹時,終究會消跡於寰宇。
遠離大山,質地不變。不管寫在何處,無論誰來執筆,橫豎撇捺彎勾,每壹筆每壹劃都貫穿書寫者的心魂。來得本真,去得坦然。化為粉塵,飄飄灑灑,無蹤無影。
黑板
黑得純凈,黑得熱誠。汩湧清澈的泉流,滋潤眾生的稚嫩,擦拭混沌的心魂。
黑得清亮,黑得澄澈。恰如歡快的小溪總把心情寫在臉上。黑,確實不美,卻決不無端慕羨白。倘若白得晃眼,琢磨不透城府的淺深,還不如黑的讓人放心。
無怨無悔吸收粉塵,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當臉上的黑漆褪盡,那顆熾熱虔誠的心,方才坦然。
黑,是心魂純粹的反照。黑,是天性故本的識別碼。
從不因醜羞愧,總是以黑為榮。有什麽比妳這黑更清純?有什麽比妳這黑更加深沈?
講臺
僅僅三尺,可決不能小瞧。雖比不上燕昭王黃金臺招賢納士的聖明,但對臺前表演者的評判打分,卻把握得很準。
躬身於甘願把自己化作壹縷白煙者的面前,那便是壹架升天梯。任妳摘星攬月,雲帆高掛濟滄海。
打骨子裏瞧不起:做壹天和尚撞壹天鐘,口若懸河,像幹癟的種子撒在肥沃的田地,讓秋天饑餓哭泣。
對讀書破萬卷傾情講學布道者,頂禮膜拜;對甘為孺子牛辛勤澆灌耕耘者,崇敬有加。知識食糧逐漸豐腴營養不良的肌體,智慧精髓循序,啟迪惺忪懵懂的心靈。臺上臺下心有靈犀,默契溝通。
三尺講臺實在太矮,仰望聆聽卻從不懈怠。掂量輕重,客觀公正。熟升熟降,涇渭分明。君不見———虔誠者自臺角節節擢拔,褻瀆者從臺面紛紛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