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急急急!!誰幫我寫壹篇讀書征文啊,是關於‘紅色經典誦讀’活動的,寫好的話我把我的積分全給他,謝謝

急急急!!誰幫我寫壹篇讀書征文啊,是關於‘紅色經典誦讀’活動的,寫好的話我把我的積分全給他,謝謝

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我深深地被這首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傑作吸引了。

 

萬裏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這五十六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千般險阻,飽含這中國***產黨的萬仗豪情。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裏程碑之作。它是紅軍兩萬五千裏戰略轉移和向抗日戰場大進軍的光輝寫照和熱情頌歌。它生動地描寫了長征那艱險壯闊的場面,深入地刻畫了紅軍不怕困難的心理狀態,集中地表現了紅軍那英雄豪邁的氣概。《長征》作為壹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是革命浪漫主義與革命現實主義結合的傑出典範,是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先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描寫紅軍對山的征服。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突出了紅軍對困難的蔑視。通過兩組極大於極小的對立關系,充分地表現了紅軍的頑強豪邁的英雄氣慨。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描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蔣介石夢想利用這壹天險圍殲紅軍於川、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略戰術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壹次戰鬥,那麽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最勇敢、最頑強的壹次戰鬥。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於金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的紅軍硬是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鬥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度金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壹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現在,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已為時不遠,戰略大轉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壹愁4 。“盡開顏”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後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壹步的兀現。

首聯以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來自於軍事、政治、自然等方面,以及內部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和張國燾分裂主義所造成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閑”兩字則將困難輕輕壹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陰為主體,展現了壹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頷聯承接“千山”,沿著紅軍長征的路線,俯瞰五嶺和烏蒙山這兩個典型的高山峻嶺,以點帶面地描繪了壹組空中鳥瞰難關圖:在英勇無比的紅軍面前,綿延數省的險峻的五嶺群山,僅僅像水面上微微騰越的細小波浪;廓大無邊的烏蒙山只像壹個滾動著的小小泥丸。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誇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用的是“揚”的手法,而後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騰”與“走”的擬人化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變成了動的物相,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此聯可謂想象超絕,用語新奇,境界闊大,氣象萬千。

頸聯承接“萬水”,近看金沙江兩岸和大渡河上的鐵索橋,描繪了壹組放大的特寫圖:紅軍在炎熱的天氣中渡江,金沙江的浪濤拍擊著陡峭的兩岸,給人以暖熱的感覺;紅軍在陰冷的天氣中奪橋瀘定橋的鐵索橫懸在急流的河面,給人以寒冷的感覺。壹“暖”壹“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壹“拍”壹“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此聯對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環境寄寓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最後歷程。翻越“千裏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於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後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後壹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不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

對張牙舞爪、窮兇極惡的敵人不置壹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帥、壹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長征》詩句亦非有此胸懷而不能出此語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詩詞藝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