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是指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常指特定或隱含方位點以南的地區。在中國,“南方地區”壹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南的廣大地區。
檳城,簡稱蚌埠,也叫珍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首個地級市(1947大年初壹)。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民國時期是安徽軍政府和鳳陽縣政府駐地;總面積5952平方公裏,2017年總人口381.25萬,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它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歷史記載,蚌埠是“古代采珠之地”,故有“珠城”之稱。
蚌埠地處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壹線,淮河中遊,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匯處,也是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交匯處。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中心城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淮上素有王侯之地、明珠之稱。
2017年蚌埠市地區生產總值155066億元。
擴展數據:
蚌埠市位於安徽省北部,北緯32° 43′至33° 30′,東經116° 45′至118° 04′,北與宿州市、濉溪縣、靈璧縣、泗縣接壤,南與淮南市接壤。
東西最長距離32.3公裏,南北最大跨度23.5公裏。津浦鐵路從邊區中部貫穿南北,淮河自西向東,向南過境。轄區大部分位於淮北平原南端。
蚌埠市是黃淮海平原與江淮丘陵地區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端。境內以平原為主,南部散布丘陵;地面西北傾向東南,自然坡度下降到萬分之壹左右。大部分市區位於淮河南岸。除了市中心孤立的壹座,城東、城南、城西還有20多座山。在市區445.4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有50平方公裏的丘陵和山地,水面15.3平方公裏。
地貌主要分為平原、丘陵、梯田三種。中國的平原以黃河泛濫平原為主,也有河流間的淺低地平原、河流帶山丘的低階地和河流旁的泛濫平原。臺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以南的波狀地區,由七嘴組黃土組成,分為平崗和斜崗。蚌埠丘陵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郊區,是江淮丘陵的北緣。
山丘內基巖多為風化剝蝕出露,偶有殘坡積物,基本不發育,骨骼較粗。按地面高度可分為高丘和低丘。
蚌埠市地表水主要為淮河,北部有其他小水系,西南部有天河,西部有八裏溝,東部有紫龍和鮑家溝。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為河湖結合型,河短水小,枯水年常斷流。蚌埠地下水基本屬於滲透蒸發型,周圍地形產生的側向補給量很小,地下水靜態儲量約3.2億立方米。
淮河南岸屬於貧水區,北岸屬於富水區。地下水賦存類型可分為第四系全新統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
蚌埠市礦產資源相對貧乏,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礦、鐵礦、金礦和水泥用石灰石礦。全市共有礦藏276處,礦產23種(含亞種),其中能源礦產(煤炭)1種,金屬礦產(鐵、巖金、砂金、銅、鉛、鋅、銀)7種,非金屬礦產13種,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2種。
礦床規模表明,小礦多,大礦少。大型礦床4處(煤礦3處,地下水源1),中型礦床(含礦泉水)8處,小型礦床62處,小型礦床以下的礦產面積占已發現礦產面積的73.19%。非金屬礦產區占礦產總面積的91.64%。磚瓦用粘土礦產179處,占礦產總面積的65.09%;建築石料用石灰石礦26處,占礦床總數的9.45%。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