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贈汪倫》是從友誼方面著手。
李白則認為這樣的山水的描寫方式缺乏詩歌形象的飛躍感和流動感,所以他的山水詩大多選材名山大川、雄山奇水,由此形成他特有的意象群,氣勢磅礴、形象壯觀,顯示出 特有的壯美和崇高。如‘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並序》:’濤卷海門石,雪橫天際山。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顏?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雲卷天地開,波連浙西大?煙綿橫九疑,漭蕩見五湖。”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水意象的原型意象是“陰”。‘淮南 子?天文訓》雲:“陰氣為水”,《白虎通?五行》載:“水者也”。在南朝的山水詩歌中,水意象象征著悲哀、怨恨、阻隔、 傷逝之情。在李白的山水詩中也有大量關於水的描寫,但他 筆下的水意象徹底摒棄了前人的基調,更多的是表達樂觀的 情緒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探索人和生命存在的價值。同樣 是對水意象的描寫,李白不是低沈地哀吟,而是以充沛的激情與豪邁去感嘆生命和人生。“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發己衰敗。人生非寒 松,年貌豈長在!”(李白《古風?十壹》)經過李白之手,陰柔的水意象壹改舊貌,表現出非凡的氣質,給人以耳目壹新的感 覺。 從山水詩中的思想情感來看,李白的山水詩,意境壯美,很有氣勢,有著偉大的思想深度和豪邁的情感。他以自身的 個性去改造眼前的山川大河,將這些景物理想化。他往往是從把握整體的方向入手,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以主觀情 感上的需要山水的形象進行刻畫,創造出獨特的詩歌意象,顯示出其強烈的個性色彩。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何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司、”壹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橫江詞》)。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壹詩中,描繪了壹 美輪美負的神仙世界:二清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鶯回車,仙 之人兮列如麻。二如此盛大而熱烈的場面,深切地表達了詩人對神仙世界的向往。以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好來反襯現實社會 的黑暗腐朽,表現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思想。而”安能摧眉折腰 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工“又表明了李白與權貴決絕的態度口 李白是壹個輕權貴重友人的詩人,在他的山水詩中,也能感受到壹種深厚的友J倩,如、峨嵋山月歌》:”蛾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二。詩作中寫道,山月能夠和人萬裏相隨,而詩人與友人卻無法相見,這樣的對比使得“思君不見”的感慨之情愈加深摯。明月當空,近在眼前卻永遠無法觸及,這更是思友之倩的象征。這也正是凡在詩作中詠月之處,每每皆是抒發江行思友之倩的充分體現。而其晚年被判長流夜郎之罪,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口 在近於絕境的心境中,半途忽然遇赦,被壓抑的心倩徹底釋放 在返回江陵途中作出《早發白帝城》這壹名篇,它正是這時李白深厚情感的壹種宣泄與體現。“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兩岸猿聲啼小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中表達出的倩感,是李白歷盡艱難後重履康莊的快感與激倩,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寫了長江壹瀉千裏的磅礴氣勢,同時也抒發 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倩就好似滾滾而來的江水奔湧東流口整篇詩作既有寫景又有抒倩,寫的是明快之景,抒的是愉悅之倩,達到了倩景交融的完美結合,不愧為傳世名篇。 從創作方法來看,李白是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可以說他的成就達到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頂峰,而這壹浪漫主義的本質就是由他的山水詩反映出來的。作為壹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充分調動了壹切浪漫主義手法,將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壹,從而使其山水詩作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形象。以他的名篇《蜀道難》為例,全詩將歷史、現實和神話交織在壹起,以變幻莫測的筆法,飛快地流動節奏,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蜀道之奇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的蜀道的崎嶇與艱險,寓意深刻,意境壯美。李白的往往山水詩以想象和誇張取勝,同時又融入神話傳說,使山川既有鮮明的性格又有壹層神秘感,充滿極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且山水的陽剛之美與神仙形象的陰柔之美在其詩作中相融合。使山水亦真亦幻,亦實亦虛,別具壹種層次之美。另外,李 白的山水詩表達的是壹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詩中壯美的形象、偉岸的倩操和崇高的意境,表現出他蔑視權貴,追求自 由,?噴世嫉俗的高貴品格,給人以巨大的鼓舞。所以說,《蜀道難》不愧為壹篇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二的浪漫主義傑作。 從內在涵義和藝術特色來看,李白的山水詩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關鍵就在於他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審美意蘊口李白的山水詩中對山水的描寫,不只是局工艇於山水,而是以山水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倩感,表現了廣闊的社會內容。李白筆下的山水巍峨崢嶸、波瀾壯闊,展示出壹種沖破壹切束縛,追求自由的重大精神力量。而追求自由、人格獨立和理想的實現,也正是李白山水詩所要表達的心聲。同時,李白在詩中對祖國壯麗山何的豪邁氣勢的展現,其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也是盛唐時代整個社會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的反映口更重要的是,李白的山水詩中透露著壹種字宙意識,是字宙意識的覺醒。李白對大自然的思考,並不限於社會歷史,更將人生和社會放到無窮的字宙中加以考察,使他的山水詩更富哲理,飽含獨特的美學意蘊。如舊出入行》:”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江上吟》:”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壹這種字宙意識對他的山水詩具有巨大的升騰作用。 從價值取向角度來看,李白在其坎坷矛盾的壹生中,既有建功立業、積極入世的壹面,又有道家清靜無為、消極出世的壹面,因此,二重取向就成為理解其山水詩審美價值的壹把重要的鑰匙. 李白的才學博大精深,他自幼用功苦學,博覽群書.正是。讀萬卷書二充實了李白的學識,他將儒釋道三家學說集於壹身,使他的山水待呈現出三種境界:入世壹出世壹永生李白相信盡管前面的路障礙重重,但終將有壹天會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出壹種強烈的入世思想。另外,道家的思想對李白也有較大影響,李白對道學有過深入的研究,又好訪道煉丹,詩心與道心相通,因而以”詩仙“著稱於世。對於佛 學,李白也有壹定的了解。他追求壹種超越現實、超越人生的 美,這正是他佛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因此,在李白的山水詩中, 壹直貫穿著兩種價值取向,而這主要形成於他的青年時期及 以後的人生經歷當中。青年時期,李白己有建功立業、積極入 世的壹面,他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希望能夠輔佐帝王使國家 富強,百姓安定;同時又有道家清靜無為、消極出世的思想,喜 歡棲隱山林,求仙訪道。《江上吟》中,”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 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詩中既有 他對屈原的忠君愛國的肯定與贊譽,又有”功名富貴若長在, 漢水亦應西北流“的感嘆。壹方面要輔佐帝王,壹方面又要成 為飄逸灑脫的神仙,這出世與入世的思想矛盾壹直伴隨李白 壹生口 從人文主義角度來看,李白對山水真與善的眷戀,並且根 據自己的心境給山少II大何渲染上不同的感倩色彩,將自己被 壓抑許久的內心感倩釋放出來,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充分 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口 李白對自然山川的真與善的摯戀。其實也是壹種對人生之戀的曲折表現。因此,他的山水詩中往往會洋溢著孩童般的倩趣。李白山水詩中,春夏秋冬四季也早已融入了詩人李白 真純善良的感倩。如《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誌》:”開軒聊直望, 曉雪何冰壯。哀哀歌苦寒,郁郁獨惆悵。二又如,《秋下荊門》: 二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此行不為妒魚,自愛 名山入中。“正是李白對祖國自然山水的真與善的愛,使 得他的詩作無處不透囂著真摯和友善的倩感。可以說,李白對這種倩趣的發現,為山水詩註入了真與善的營養,既是感性 心靈的蘇醒,又是對自我生活的追求,更是對個人價值的肯定口 李白的山水詩中把人性自然的欲望毫無保留的流露出來,將 心靈放縱的童真、豐富神奇的幻想和奔放浪漫的倩感壹壹呈 現於世。 李白的山水詩在中國古代山水詩作中取得的偉大成就, 既是歷史和時代造就的,同時又與他本人的天資聰穎勤奮好 學是分不開的。他以豪邁的胸懷、奔放的激J倩,描繪祖國壯麗 秀美的何山,並將自己對自由、對光明的渴望與追求,化入了 山水詩作之中,J倩景交融,韻味悠長,又以卓然獨具的藝術風采和強烈的時代精神,達到了審美性與社會性的統壹。在批 判的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李自的山水詩又對其進行 豐富和發展,是集《詩經》、楚辭》以來文化之大成,又從歷代詩 人身上廣泛汲取滋養。李白受莊子、屈原影響較深,成為繼屈 原之後的又壹位浪漫主義偉大詩人:同時,他的山水詩深又受 陶淤}明、謝靈運、謝眺等山水詩人的影響,兼有各家之長,因此 超越前人成為我國山水詩的壹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