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確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新材料作文”中所謂的“新”,是相對於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而言的。前些年的“老材料作文”壹般是話題作文或帶材料的命題作文,而新材料作文則不是。那它是怎樣的呢?
請看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壹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壹只小羊抓走了。
壹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
壹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壹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壹只什麽鳥,牧羊人說:“這是壹只忘記自己叫什麽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只給出材料,既不規定話題,又不給題目,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構思作文”
。筆者認為,這就是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特點。
如果我們再將它與這些年流行的話題作文比較,就更容易看出它的特點。
新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有兩大相同和兩大不同。
相同點:
① 都提供給考生材料;
② 都給考生較大的自由度,具體說,就是“三自”:自主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
不同點:
① 審題難度不同。
話題作文給考生提供壹個話題,也就是限定了壹個範圍,如2006年廣東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壹位雕刻家正在壹刀壹刀的雕琢壹塊尚未完成的大理石,壹個小男孩好奇地在壹旁看著
他。
雕像逐漸成型,頭部、肩膀、手臂、身軀,接著頭發、眼睛、鼻子、嘴巴……壹個可愛的小女孩出現在面前。
小男孩萬分驚訝地問雕刻家:“妳怎麽知道她藏在裏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訴孩子:“石頭裏原本什麽也沒有,只不過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這裏來了。”
請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為話題,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文題自選(詩歌除外),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很明顯,要求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為話題,考生構思作文立即有了個立腳點,審題難度降低。
而新材料作文沒有提供範圍和立腳點,如上引的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要學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構思作文,難度顯然增大。
②立意與材料的關系不同
話題作文的立意與所給的材料關系不夠緊密,可以用其中的壹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上述廣東題,所附材料只提供壹個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這個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則不同, 它必須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下面將具體談到),只不過考生們各自的態度和角度不盡相同。
總之,新材料作文較之老材料作文,審題的難度增大,對材料研讀的要求大大提高。
那為什麽要換用新材料作文來考呢?依筆者看,有兩點原因。壹是此種題型更符合語文新課程《課程標準大綱》的需要,突出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註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二是考試形式也需要不斷更新,不能好多年壹張老面孔。
二、抓住兩個關鍵,破解新材料作文
那麽,我們該怎樣去做新材料作文呢?應根據它“全面理解材料,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構思作文”的特點,逐步去破解。這當中關鍵要抓住兩個問題。
(壹)全面理解材料:
過去做老材料作文 ,對材料的研讀比較簡單,比較快,壹二分鐘就行了。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廣東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妙雲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時間最少五分鐘。因為這是立意構思的基礎,是樹之根,水之源。而且,依筆者看,不僅要全面理解材料,而且要適當地分析材料,因為只有經過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幾個有關思想內容的基本問題:
1、材料的主題是什麽?
如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它的主題是:通過烏鴉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鷹抓小羊的故
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評論,說明:人要量力而行,不過也要有敢於嘗試的精神。
2、材料可分幾個部分?
仍如上題,可分兩個部分。第壹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評論。
3、材料中有幾個角色(或幾個方面)?他們的行為或言論(或這幾個方面)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取向?
仍如上題,可歸納為:
①老鷹:熟練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烏鴉:自不量力必然失敗,而且學老鷹學得不對(老鷹是“俯沖”,烏鴉是“哇哇地從樹上猛沖”)。
③牧羊人:認為烏鴉自不量力很可笑。
④孩子:認為烏鴉另有可愛的壹面(敢於嘗試)。
這些問題弄清了,第壹步的任務就完成了。
(二)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構思作文
這是第二步的任務。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麽叫“側面”?什麽叫“角度”?
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側面”就是“旁邊的壹面,”壹個正方體有六個面,都可以分別認作是側面,同理,壹個事物、壹篇文章的內容形式也表現為多個側面。就壹篇文章的內容表現來說,可含有多個側面。分解時,要采取分類的方法。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東郭先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揭露狼的兇殘本性的壹面,有批評東郭先生糊塗受騙的壹面,也有贊揚農民聰明機智的壹面。又如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肯定老鷹的壹面,有批評烏鴉自不量力的壹面,有表現牧羊人看問題抓住實質的壹面,有表現孩子看問題全面的壹面,等等。只要把材料的內容全面理解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
選定了壹個側面,再就要選擇角度。就是要選擇壹個適當的角度去看這個側面,構思立意也就隱含其中了。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發點”。對同壹個事情,從不同的當事人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發現。還是拿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作例,可以從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從老鷹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②從烏鴉的角度看:
自不量力或未學到別人本領的實質必然失敗。
③從比較老鷹與烏鴉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敗;東施效顰是不能成功的。
④從牧羊人的角度看: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
⑤從孩子的角度看:
盡管烏鴉自不量力,但還有敢於嘗試的可愛壹面。
⑥從比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
看問題還是全面壹點好。
這樣壹分析,妳的構思立意就有了明確的範圍了,妳盡可以從中選擇壹個側面、壹個角度來寫了。寫的時候還要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不能壹味地就材料論材料。
肯定有人會問,這麽多側面和角度有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或者說哪個側面哪個角度最好?關於這個問題,陳妙雲教授說得很肯定,就是都壹樣,平等關系,沒有高下、優劣之分。關鍵在於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題或部分主題。如從老鷹的角度寫,就必須涉及到主角烏鴉,用烏鴉進行反證,證明自不量力是要失敗的。選擇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前面之所以要求大家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概括材料的主題,其目的也在於此。
為了進壹步說明問題,下面我們再來以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題為例。其題目為:
閱讀下面提示,根據要求作文。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
請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這也是新材料作文,只不過它選擇的材料不壹般,像首散文詩。因為材料像壹首散文詩,不是壹篇小故事,故而較難把握,難度更大,審題立意的`任務更艱巨。
對付這種新材料作文,破解程序跟上面所說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抓住散文詩的特點來分析。
材料第壹部分是三個排比句,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種情況。第二部分是概述,說因為歲月流逝,對過去的這三種情況有了新的感悟。由此推導出的主題是:歲月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了。
根據這個主題,我們壹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種情況當作三個側面,即“地方”,“事情”,“朋友”。如寫農村老家,兒時去過幾次,不感覺到什麽留念,但讀到高中,繁囂的城市生活使自己感悟到了它的清新、和諧、純樸。又如寫自己曾幾次迷戀上網與父母爭吵,長大了才體悟到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謬。又如與朋友幾次交往,之後才懂得什麽是真正的友情。
角度最好選擇個人(即自己),也可以寫別人。
也可以寫成議論文,選擇壹種或數種情況為論據,闡明歲月會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的道理。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又得到壹點啟發,即解析材料時,首先要判定材料的文體特征,然後,再依據該文體的特征去理解分析材料。
三、備考時著重註意的三個問題
1、作文壹定要切題。
切記“符合題意”(即切題)是高考作文閱卷首要的關鍵的標準,為此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的訓練及成文訓練,提高自己的審材料能力和寫新材料作文的能力。
最近有幸聽到陳妙雲教授介紹廣東高考作文閱卷情況,她反復強調了這壹點,希望考生的作文首先壹定要做到切題,否則,寫得再好再精彩,也只能判為四類作文,不及格。例如,
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有位同學錯誤地理解材料,寫成“要保護動物”的文章,寫得很好,但仍被判為不及格。“符合題意”(即切題)好比是文章大樓的墻基,墻基歪了,上面蓋得再好再漂亮,大樓還是要倒塌。
為此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的訓練,提高自己的審材料能力。像本文上面理解分析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和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題那樣,弄清楚,寫出來,不含胡。熟能生巧,多次訓練,審材料的能力壹定會增強。
還要做壹些成文訓練。不僅審材料立意要切題,成文時也要切題,要處處扣緊題意來寫,不可分散筆力。因為文中離題的地方(如某段)都會被扣分。
2、切不可猜題,套作,抄襲。
應試就是要踏踏實實,提高能力,切不可有任何僥幸心理和投機取巧的心理。猜到題是百年難逢的事,枉費心機;套作、抄襲總會露出馬腳,投雞不成反蝕米。有的同學事先備好了“萬能”的開頭結尾,臨場時略作修改用上去,結果不倫不類,反倒引起閱卷人的反感,被扣分。
相反,要多讀壹些聯系社會生活的時文和社會新聞評論,並加以積極的換位思考,如我遇到這樣的題目該怎麽寫,我可以寫類似的文章嗎,要我寫會有什麽不同,等等,借此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水平。
3、端正文風,語言要準確、樸實、流暢。
近些年中學生作文中出現了壹種不良傾向,就是盲目追求語言的華麗,不求表達的準確簡明,反倒是壹味地堆砌詞藻,架床疊屋,弄得花裏胡哨,使人如墜雲裏霧裏。這種不良的文風已引起作文界的警覺,遭到強烈的反對。陳妙雲教授曾舉出典型壹例,這裏介紹給大家,以引起高度的重視。有位學生的高考作文中有這樣壹段:
輕輕掃掉帶著覆蓋在心房上的薄薄塵埃,幽幽的打開心的透亮的水晶盒,壹束火藍的焰火猶如精靈般躍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暇的世界,而正是這靈動的焰藍,閃爍著多少激蕩的靈魂,成為我永生不可磨滅的紀念。
乍壹看,好像很美,其實語病叢生,晦澀混沌,華而不實。如“幽幽的”、“靈動的”、“剔透無暇的”屬形容不當,“火藍”、“焰藍”屬生造詞語,心中的焰火如何映照著整個剔透無暇的世界?激蕩的靈魂又如何去閃爍?這些又怎麽成為“我永生不可磨滅的紀念”?等等疑問,叫讀者如讀天書。這樣的文章會被扣很多分。
反之,語言準確、樸實、流暢的文章給人壹種親和力,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