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自動駕駛多久能實現?中國移動研究院、SAIC、同濟、博世等大咖如此表示。

自動駕駛多久能實現?中國移動研究院、SAIC、同濟、博世等大咖如此表示。

“今年將完成L5自動駕駛的基本功能。我認為無人駕駛的基本挑戰已經不存在了。”馬斯克不久前說的這句話引發了全民廣泛討論。

馬斯克的話能點燃輿論,歸功於自動駕駛是壹個可以顛覆人類現有生活方式的技術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看到自動駕駛的整個發展。現階段是什麽階段?自動駕駛還有多遠?需要哪些技術支持?

近日,由中國移動上海工業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研究院”)主辦的“5G發現觀”系列訪談聚焦智能交通領域,匯聚了上海研究院、SAIC、同濟大學、博世四位頂級大咖,共同探討自動駕駛與5G的發展。通過這個論壇,我們可以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自動駕駛還有多遠?

自動駕駛還有多遠?針對這樣壹個開放性的問題,四位嘉賓分別從車、路、網三個層面進行了回答。

在車輛層面,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中國區總裁陳明分享道,從技術上來說,在有限的條件下,人類目前可以實現無人駕駛的功能安全,但全速全場景的L5級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點。

對於消費者更關心的自動駕駛量產問題,SAIC副總工程師張誠指出,雖然技術上有可能實現,但無人駕駛對軟硬件要求非常高。以特斯拉為例,要實現無人駕駛,需要大幅提升FSD芯片的計算能力,需要升級傳感系統,甚至需要使用StarLink提供高精度定位。

在道路層面,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杜玉川教授認為:“智能自行車路線是壹條不可取的發展路線,車輛的運營是有很大的社會成本支撐的。”杜教授認為,自行車智能化會影響道路運行效率,所以我們必須協調車輛和道路,以系統運行效率最大化為目標來設置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網絡層面,研究院副總經理黃剛認為,自動駕駛真正實現交通安全和效率兩大目標還需要很長時間。其次,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可以通過5G打造智能道路,從而降低汽車本身的成本,達到自動駕駛的目的。

5G推動自動駕駛換擋提速

發現依靠自行車智能實現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依靠5G構建的智能交通系統可以促進自動駕駛換擋的速度。

正如博世的陳明先生提到的,汽車行業正在利用5G的大帶寬,以高頻率收集車輛的方向數據。壹輛自行車收集的數據經過邊緣計算分析處理,通過5G傳輸聚合在雲端,再通過眾包共享給其他車輛。

這樣,可以創建道路和環境的全天候實時數字特征集合,並提供給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用於決策。此外,5G還可以賦能道路的數字化管理,提升交通的整體運營效率。

此外,5G的高傳輸速率和低時延也可以讓車輛高效快速地完成與雲端和工廠的數據交互,輕松調用雲端的計算能力和工廠的感知能力。

具備5G+V2X能力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進壹步減少感知、決策、執行等方面的硬件冗余,從而降低整車成本,加快量產速度,讓消費者更早享受到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

5G+V2X就像給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壹個“上帝視角”。在雲計算和道路V2X設備的加持下,具備5G+V2X能力的車輛可以擁有突破自身硬件的計算能力和超視距感知能力,從根本上突破了現有車載計算芯片和傳感器發展水平的限制,推動自動駕駛加快換擋。

5G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速度”

5G+V2X可以幫助自動駕駛加速換擋,但是非常依賴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沒有5G基站,沒有具備感知和通信能力的道路,5G+V2X只能是空中樓閣。

上海研究生院總經理黃剛先生在5G發現概念系列訪談中分享了當前中國移動在交通領域的5G建設速度。作為唯壹被授予某交通強國試點單位的運營商(中國移動於2019年6月被交通部授予第二批某交通強國試點單位),中國移動正在以“中國速度”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

到2020年5月,中國移動已建成654.38+0.4萬個5G基站,計劃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30萬個5G基站,確保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均有5G商用基站布局。

在交通領域,中國移動從2019開始陸續開展,在上海、雄安、蘇州推廣14 5G領先示範工程。

以“江蘇省蘇州高鐵新城5G智能網聯試驗區”項目為例,中國移動在自主研發車路協同平臺、自主研發多源感知融合算法、自主研發車路協同終端應用的基礎上,與蘇州高鐵新城合作,落地了超視距(over-the-horizon)、紅綠燈信息推送、路口行人防撞三個典型的5G車路協同應用, 為眾多整車企業和自動駕駛技術企業搭建研發環境基礎,方便他們基於該場景進行開發和驗證

除了5G+V2X的基礎設施建設,高精度定位的建設也是建設交通強國不可或缺的壹環。時隔26年,我國於今年6月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實現了定位導航領域的歷史性突破。

除了太空中的衛星發射,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也是北鬥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5G的高傳輸效率和低時延,地面基站可以快速向車輛等用戶提供實時補償值,修正北鬥導航系統的定位誤差,從而給予車輛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

精準的時空定位也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能力。正如同濟大學杜教授所說,只有把5G的低時延傳輸和高精度定位結合起來,自動駕駛才能真正商用。

關於5G+高精度定位的建設,高研院院長黃剛也分享到,中國移動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北鬥高精度定位網絡,高研院也在努力把這個網絡打造成壹個集時間和空間於壹體的精品網絡,保證其可用性和可用性。

“除了要能用、好用,還要實惠”。黃剛壹直提到,研究院正在積極推進高精度定位的運營,和更多的合作夥伴壹起把市場做大,做規模經濟,從而降低成本,為汽車行業提供低成本的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

5G讓出行和交通更加便捷

5G改變了成千上萬個行業。通過《5G發現概念》的首次采訪,我們看到了5G為自動駕駛提供的車路協同和高精度定位能力,加速了自動駕駛的商業化。

采訪壹開始,上海研究院黃剛先生就提到了壹個願景,“依托強大的網絡,然後建設我們的智慧道路,賦能我們的智能車輛,最後服務我們的自由人,讓我們的出行和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在自動駕駛產學研各行各業的努力下,乘著新基礎設施的東風,這壹願景正在壹步步變為現實。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