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七絕如下:
古詩《憫農》表達了對農民辛勤勞動和生活困境的同情和關懷。
1、詩詞原文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2、詩詞賞析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創作的壹首七絕詩,通過對農民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農民勞動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關註。這首詩以農民的勞作為切入點,通過對農民辛勤耕種、豐收後勞累的情景描寫,展現了農民的艱辛和困境。
詩的開頭寫到了農民在黎明時分起床,辛勤耕種;接著描繪了農民們在日落後還在田間勞作,體現了他們為了生計不畏艱辛的精神。詩中還提到了農民耕作時面對瘟疫和自然災害的無奈,以及他們的衣食不足和困頓的生活狀況。
通過這首詩,詩人呼籲社會關註農民的境遇,關註勞動者的權益,反映了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人們困境的同情。詩中表現出對農民的尊重和對勞動的贊美,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社會不公的思考和對人類命運的關切。
怎樣學好古詩:
1、熟悉古詩基礎知識
學好古詩首先需要掌握壹定的基礎知識,如韻律、格律、修辭等。了解古詩的基本構成和技巧,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內涵和美感。此外,還需要熟悉不同朝代的文學風格及代表性詩人,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詩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點。
2、多讀經典名篇
多讀經典名篇是學好古詩的關鍵。要廣泛閱讀唐詩、宋詞、元曲等不同類型的古詩作品,從中體會古詩的意境、情感表達、韻律美學等。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選擇壹些喜歡的詩句進行背誦,以提高自己的古詩積累和熟練度。
3、深入理解詩意
學好古詩,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品味和背誦,更要深入挖掘詩歌的內涵。要學會通過詩歌的字面意義,理解作者的真實情感、思想觀念、人生哲學等,並結合詩歌的歷史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以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會。
4、多進行創作和欣賞
學好古詩,還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鍛煉和提高。可以嘗試創作自己的古詩,運用所學的韻律、格律、修辭等技巧,表達個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時,要多參與古詩欣賞和評論活動,與他人交流心得,拓寬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