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東陽 柯敬仲墨竹

李東陽 柯敬仲墨竹

《柯敬仲墨竹》

作者:李東陽

莫將畫竹論難易,

剛道繁難簡更難。

君看蕭蕭只數葉,

滿堂風雨不勝寒。

賞析:

李東陽,明代著名詩人,湖南茶陵人,形成茶陵詩派,詩開明代中葉詩壇以復古為革新的先聲。此詩是為元代柯九思所作的墨竹圖而題的。

前兩句是借觀柯九思的墨竹圖而發議論,專門拈出了畫竹的難易繁簡問題,表達了詩人對文人畫尚意崇簡美學趣味的推崇。文人畫起源於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是文人畫的極力推動者,文人畫家文同也以畫竹著名,柯九思畫竹就祖述文同。蘇軾曾有《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壹文專門論文同的畫竹,文中指出畫竹不能只講形似,如果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就沒有竹了;畫家畫竹應該先在胸中醞釀,做到成竹在胸,然後以意為之壹揮而就。蘇軾之論,壹方面說出了畫竹不能從繁而應尚簡,另壹方面也道出了成竹在胸以意寫之的追意論。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中還說道: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更進壹步表達了他重傳神寫意的藝術見解。李東陽深諳文人畫的精髓,在此詩中提出了畫竹莫論難易,要做到簡實則比繁更難的藝術創作觀。

後兩句是為前兩句尋找的藝術個案證明,其實也是對眼前柯九思所寫的墨竹圖而作出的高度稱贊。藝術創作並不在寫繁還是寫簡,關鍵在於它是否能生動傳神,讓人感到真境逼人。柯九思所畫竹,蕭蕭數葉之間卻能產生風雨飄颯、寒氣襲人的藝術效果,可見簡便非易,數葉的竹雖簡,但卻是以虛寫實,取得了形簡而意遠的藝術成就。數葉之竹,其神態卻具備天下風雨颯然而至的意蘊,文人畫之神妙盡在畫筆間。

詩歌創作也與繪畫壹樣,也常用簡練的語言以少見多,表達更豐富深遠的意義,並給讀者留下可以想象的空間。中國藝術崇尚有無相生、以虛代實、追求空白的藝術效果,如繪畫中有以咫尺而寫萬裏之勢的構圖觀,有以壹舟壹人泛舟湖上而襯托整個寒江蒼茫遼闊意象的留白法,畫面之留白其實也正是畫中之顏色,空白並非真正的空無,而是計白為黑,白成為中國畫中以虛概實、以虛托實的無窮色。中國戲劇舞臺中,演員背上插幾面旗幟,則象征著率領千軍萬馬,其虛擬與假定性才會使戲劇舞臺虛虛實實,以虛代實,舞出中國戲劇的韻味與意境。

其實,在人生過程中,要體味人生的滋味,如何刪繁就簡、張弛有道,並最後達到返璞歸真、還其真我也是壹門藝術,只不過人生如過客,許多人沒有仔細去琢磨體味罷了。

王安石 傷仲永

《傷仲永》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

忽啼求之。

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傳壹鄉秀才觀之。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

明道中,從先人還家,

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又七年,還自揚州,

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

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

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註釋:

1、傷:哀傷,嘆惜;對感到惋惜(意動用法)

2、金溪:地名,現江西金溪縣。

3、民:百姓。

4、世:世代。

5、隸(l):屬於。

6、耕(gēng):耕種勞作,耕田。世隸耕:世代從事農業生產。

7、異焉:對此感到詫異。

8、年:歲。

9、未:不;沒有。

10、嘗:曾經。

11、識:認識。

12、書具:書寫工具。

13、忽:忽然。

14、啼(t):哭叫,大哭。

15、求:索求,索要。

16、異:對感到詫異(意動用法)。

17、焉:於此,對此。

18、旁近:附近,這裏指鄰居。

19、與:給。

20、即:立即,立刻。

21、書:書寫,寫。

22、並:並且。

23、自:自己。

24、為:題上。

25、名:名字。

26、其:他的。

27、以:把。

28、養:奉養,贍(shn)養。

29、收族:和同壹宗族的人搞好關系。收:聚、團結。

30、為:當做,作為。

31、意:內容

32、傳:傳送。

33、壹:全。

34、觀:觀看。

35、自:從。

36、是:此。

37、以為意:以當作詩的內容。

38、秀才:指壹般學識優秀的士人。

39、指:指定。

40、作:寫。

41、立:立刻。

42、就:完成。

43、其:代指這首詩。

44、文:文采。

45、理:道理。

46、皆:都。

47、可:值得。

48、觀:欣賞。

49、者:的地方(方面)。

50、邑(y)人:同(鄉)縣的人。

51、奇:對感到驚奇(奇怪)。(意動用法)

52、之:代指仲永的才華。

53、稍稍:漸漸。

54、賓客:這裏指以賓客之禮相待的意思;把當作賓客。(賓客在本文是意動用法)

55、其:他的,代仲永的。

56、或:有的人。

57、以:用。

58、乞(qǐ):求取。

59、之:它,代仲(zhng)永的詩。

60、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意動用法)。利,認為有利可圖。其,這樣;然,這樣(同義復用)。

61、日:每天。

62、扳(pān):通攀,牽,引。

63、環:四處,到處。

64、謁(y):拜訪。環謁:四處拜訪。

65、使:讓。

66、余:第壹人稱代詞,我。

67、聞:聽說,聽聞。

68、之:代詞,代這件事。

69、明道:宋仁宗(趙禎)年號(10321033)。

70、從:跟隨。

71、先人:意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親。

72、還:返回。

73、於:在。

74、令:讓,使。

75、作:寫作,書寫,作詩。

76、稱(chn):相當,相稱。

77、前時之聞:以前的名聲。時:時候。之:的。聞:傳聞。

78、自:從。

79、復:又,再。

80、問:詢問。

81、焉:指方仲永的情況。

82、泯(mǐn)然眾人矣:這裏指方仲永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成為普通人。泯然:消失。眾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語氣詞。

83、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84、通悟:通達聰慧。

85、受:承受,來自。

86、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87、彼其:他。彼:他。其:他。(同義復用)

88、且:尚且。

89、固:本來。

90、得:能夠。

91、卒(z):最終,最後。

92、夫:讀f。那些的意思。

93、受之天:受之於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

94、賢於材人:勝過有才能的人。賢,勝過,超過。材人,有才能的人。

95、受於人:指後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對舉,壹指先天的稟賦,壹指後天的教育。

96、得為眾人而已耶: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不如。耶[y],語氣詞。

翻譯: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5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壹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裏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亡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7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麽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壹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壹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麽,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賞析:

本文見聞得當,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於受於人者不至,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過方仲永這壹實例說明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本文的語言十分精當。敘事部分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過程,議論部分也不過七十余字,文中的每壹詞、句都有其確切的表達作用,而不是可有可無。例如第壹段,首句交代籍貫、身份、姓名、家世,這不僅是必不可少的壹般介紹,而且世隸耕三字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壹個啼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壹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僅壹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嘆的愚昧無知之態;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為方仲永的變化埋下伏筆,點出方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第二段敘事極為簡要,僅以壹見壹聞壹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和結局。結尾的議論部分,言簡意深,說理嚴謹。對本文語言精當的特點,可以逐詞逐句體察、品味。

本文語言平實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裏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壹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突出了主題,對受之天而受於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並以鮮明的態度表明作者的觀點。

詩經 將仲子

《詩經:將仲子》

將仲子兮,無逾我裏,

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

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

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

無折我樹檀。

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註釋:

1、將:請,願。仲子:中男子的名字。

2、逾:越過。裏:宅院,院子。

3、杞:樹木名,即杞樹。

4、愛:吝惜,痛惜。

5、檀:檀樹。

譯文:

仲子哥啊求求妳,不要翻進我院裏,

不要攀折杞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爹媽。仲子哥啊我想妳,

爹媽知道要責罵,叫我心裏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妳,不要翻進我墻裏,

不要攀折桑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兄長。仲子哥啊我想妳。

兄長知道要責罵,叫我心裏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妳,個要翻進我園子,

不要攀折檀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人閑話。仲子哥啊我想妳。

別人知道要閑話,叫我心裏真害怕。

賞析:

詩中的女於對仲子充滿愛意,卻怕閑言碎語、飛短流長而不敢大膽往前走,欲愛不成,欲罷不忍,陷入兩難處境之中。這是非常現實的處境,選擇也只有妥協或者反抗,中間道路似乎少有可能。

應當說兩難處境是我們必須經常面對的壹種生活狀備。這時,妳只能選擇是或不是,不可能作任何解釋,不可能作任何別的選擇,其實,這是非常殘酷的。殘酷的並不是是或不是這兩個對立的方面,而是妳無處可逃,迫不得已,沒有退路,或者妥協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妳的退路,妳的回旋余地,統統沒有。因此,別無選擇的痛苦,恐怕比其它痛苦更加深刻。它的實質是:妳清楚明白地知道現實違背自己的意願,然後被迫屈從於現實,毫無反抗和逃避的機會。

此外,外在力量他人的阻撓和言論對個人意誌扼殺,也是極其可怕的。人言可畏,在於他人言論所形成的氛圍,對妳構成壹種強大的心理壓力,在於人們懂得,壹般人不會不在乎別人說什麽,不會不在乎照別人的評價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我們說人活得累,時常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包括上面所說的別無選擇和被流言蜚語所包圍。但是,在根本上,累不累的權力在我們自己,真正曠達的人,是不會屈從外在壓力。不會屈從別人的意誌的。他有自己的主見,自由的意誌,獨立的人格。如今,這已經不是天方夜譚了。

孔平仲 禾熟

《禾熟》

作者:孔平仲

百裏西風禾黍香,

鳴泉落竇谷登場。

老牛粗了耕耘債,

嚙草坡頭臥夕陽。

賞析:

首句百裏西風禾黍香,大筆勾勒出農村金秋季節的畫面。詩人或騎馬、或乘車、或登高,放目四野,百裏農田盡收眼底。那結滿累累果實的稻谷黍粱,在西風吹拂下,波翻浪湧,香氣襲人。面對此境,詩人為之深深陶醉。

鳴泉落竇谷登場壹句,詩人收束目光,由闊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溝竇和壹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場上。鳴泉落竇是眼前所見。淙淙流泉落於溪潭之上,發出清越的響聲,與打谷場上繁忙的聲響交雜壹起,構成壹幅喜人的農村秋景。李文淵《賦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風到處田禾好,為愛農歌駐馬聽之句,雖然寫的是春景,但意境與此詩頗有相同之處,可以互相參閱。

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詩人的目光離開了繁忙的谷場,註目坡前,看到了剛釋重負、橫臥坡頭嚙草的老牛。這是壹幅非常富有農村特色的畫面:其景致的野樸,其風韻的淡遠,傳神寫照。詩的主旨是通過對老牛的贊賞,抒發長期蘊積胸中的郁悶之情。詩人仕宦的坎坷,官場生活的勞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債壹樣。然而老牛的役債終有了結的時日,而他也希望盡早了卻役債、像老牛那樣釋卻重負、舒閑壹下長期疲憊的心靈。

古人描寫農事、抒發感懷的詩有不少。如王維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新晴晚望》);元稹農收村落盛,社樹新團圓(《古社詩》);歐陽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聲喧(《陪府中諸官遊城南》);朱熹農家向東作,百事集柴門(《殘臘》),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詩抒情之深沈。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盡管用意深,卻如同隨意寫來,不加雕琢,壹切全在有意無意之間隨意點出。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絕句釋仲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