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西·畢希·雪萊是英國19世紀最偉大的抒情詩人。1792年8月4日出生於英國塞克斯郡壹個古老的貴族家庭,雪萊6歲開始學習拉丁文,以後學數學、法文、天文、地理、物理、化學。12歲進入貴族中學。在同學中,他對壹切卑劣、腐朽的人和事情有強烈的反感,從不妥協。對弱小者、被欺侮者卻心甘情願給他們幫助。
1810年,雪萊開始進入文學領域,和壹個朋友合寫了長詩《流浪的猶太人》,自己寫了兩個傳奇故事。就在這壹年,他進了牛津大學學習。壹年後,因刊印出版小冊子《無神論的必然性》觸犯教會,被學校開除,並被父親趕出家門。
1815年,雪萊的父親去世。雪萊得了家庭的經濟津貼以後,便逐漸進入了創作的盛年。
年輕的雪萊酷愛大自然,通常喜歡在露天曠野度過青春時光。他常常揚帆海上,躺在小艇裏,聽任烈日的灼烤,像小孩子喜歡順水漂流的紙船壹樣。他喜歡在海上寫詩,他的著名詩篇或寫在海濱浴場、或海濱別墅的屋頂、或漂亮的小艇,或海邊的石洞裏。
1816年,雪萊結識了拜倫,來往親密,友誼日深。1818年雪萊被英國法院以無神論者為借口,剝奪了他對子女的監護權,被迫離開祖國去意大利,在那裏,他和拜論壹同住在地中海海濱。
雪萊壹生寫了很多詩,他給詩的定義是:“生命的形象表達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詩。”他充分肯定了詩的戰鬥力量和社會作用。他說:“詩人的力量,不為他人做左右,而能左右他人。”通過創作實踐,他忠實地履行了自己的文學主張。
1819年,雪萊寫了著名的《西風頌》,雪萊旅居意大利時期,寫了不少充滿優美而蓬勃的幻想、又富有浪漫色彩的詩,《西風頌》可以說是這類詩歌登峰造極之作。是世界詩歌寶庫中的壹顆明珠。在這首詩裏,詩人壹方面以西風為中心,準確而有力地描寫了壹系列自然 播種子、驅亂雲、放雷電,把地中海從夏天的沈睡中吹醒,讓大西洋塗上莊嚴的秋色。寫出了大自然如何在西風的影響下發生變化,另壹方面,詩人以此象征了當時的整個現實,寄托詩人對未來的希望。那“枯死的落葉”不正是反動勢力?他們雖然看來人多勢大,但“有翼的種子”——不脛而走的革命思想——卻暗藏在地下,只等春雷壹響,就會將它的色與香充滿人間。舊的必將讓位與新的。詩人請求西風把他振奮起來,使他發出革命的歌唱。
請把我枯萎的思緒播送宇宙,讓它像枯葉壹樣促成新的生命,雪萊的革命樂觀主義使他在詩篇的結尾發出了響徹歐洲的預言,我們聽到了詩人發自整個靈魂的呼喚:
要是冬天已經來了,西風喲,春天怎麽會遙遠?
詩人希望詩歌像西風壹樣,促成新世界的誕生,“願妳從我的唇間吹出醒世的警號”,像預言的喇叭把沈睡的大地喚醒。
雪萊另壹類抒情詩具有輝煌的想象和優美的情致。如《雲》、《致雲雀》、《改月亮》等,善於在描寫自然景象中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
在雪萊的抒情詩裏,主人公往往充滿信心,這與大自然是協調的。他深信自然和社會都處於永恒的變動之中,壹時的痛苦和黑暗終將變成幸福與愉快。
雪萊的詩歌表達了當時歐洲最先進構思想.在《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序言中,雪萊闡述了他希望通過創作來改變世界。
在英國的詩歌史上,雪萊的抒情詩是出類拔萃的。想象的豐富,音韻的和諧,比喻的美妙,哲理的深刻都是罕見的。他的抒情詩和拜倫的敘事詩同樣是英國詩歌中的高峰,是值得我們仔細吟詠的。
1822年7月8日,雪萊從利弗爾諾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風暴,船被吹翻,奪去了詩人僅30歲的年輕生命,經過了好幾個漫長的日夜,才在沙雄上發現了他的屍體。當地的法律規定,任何海上飄來物都必須付之壹炬,於是雪萊的遺體就由拜倫和特列勞尼安排火化。那壹天,晴空萬裏,火焰升得很高,發出耀眼的金光,終於火化了壹代詩傑雪萊的遺體,令人驚奇的是,那個心臟卻完整無損,被特列勞尼從白炙的火堆中搶出。
雪萊的骨灰被送往羅馬,安葬在塞斯烏斯的金字塔旁的新教徒公墓,墓地上立了壹塊標誌詩人埋葬處的石碑,碑上刻著詩人的姓名:潑西·畢希·雪萊,他的姓名底下還刻有這樣兩個拉丁詞:眾心之心。
這簡潔的銘文是他的妻子瑪麗對他的品格所作的鑒定,也是對雪萊壹生最其實、最深刻的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