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借技巧,抓關鍵,透過現象看本質.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什麽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說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誌.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如果我們在應試時能借助這壹作詩技巧,抓住這些關鍵性的詩句,那麽我們就能撥開迷霧,透過現象,把握全詩的主旨,從而順利解答關於主旨壹類的考題.例如:
對詩人臧克家在1932年寫的《老馬》壹詩的主旨理解正確的是()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壹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裏扣/它把頭沈重地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裏咽/眼裏飄來壹道鞭影/它擡起頭來望望前面
A.反映舊中國生產力低下,長途運輸還得靠老馬拉車.
B、同情老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躪的命運.
C.顯示舊中國人民在死亡線上掙紮,命運十分悲慘.
D.揭示舊中國人民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深重的苦難.
本詩以馬為描繪對象,但作者決不會是在說現實中的馬如何如何.作者顯然是在以馬喻人.本題A、B兩項都是錯誤在不懂得這種技法.C項能聯系該詩寫作的時代背景來展開想象和聯想,懂得以馬喻人,但對詩的主旨理解錯了.“它橫豎不說壹句話”、“它把頭沈重地垂下”、“它有淚只往肚裏咽”這些關鍵語句描繪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掙紮”,它是災難深重的舊中國人民悲慘形象的真實寫照.可見答案應為D.
二、按需要、看搭配,註意表達合語境.
與古典詩歌壹樣,現代詩歌也十分講究語言的錘煉.有壹類考題是考查運用詞語的能力的.做這類題,壹要看詞語的搭配,二要看表現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詩境,從而達到排誤存正.例如: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詩後考題也許——葬歌聞壹多也許妳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妳要睡壹睡,/那麽叫夜鷹不要咳嗽,/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a妳的眼簾,/不許清風b上妳的眉./無論誰都不能驚醒妳,/撐c松陰庇護妳睡./也許妳聽這蚯蚓翻泥,/聽這小草的根須吸水,/也許妳聽這般的音樂,/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麽妳先把眼皮閉緊,/我就讓妳睡,我讓妳睡./我把黃土輕輕蓋著妳,/我叫紙錢緩緩的飛.
第二節abc三處各有壹個詞,依次填入後,恰當的壹項是(
)
A、照飄樹
B、弄吹片
C、撥刷傘
D、射掠團
細品全詩,可知:a處,主語是“陽光”,賓語是“眼簾”,“弄”字顯然不當,據下文“無論誰都不能驚醒妳”可知ab兩處用的是擬人法,“照”和“射”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a處應選“撥”.“飄、吹、掠”也都不能產生擬人作用,所以b處應選“刷”.c處,“團”字與“松陰”搭配不當,“樹”和“片”與“撐”字搭配不當.只有“傘”字,既能與“撐”搭配,又能與“庇護”搭配.比較四個選項,答案當為C.
三、讀原詩,據題幹,綜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對思想內容與寫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題,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來設置迷惑項,幹擾考生.應試時,應把原詩、註釋及題幹中提供的條件綜合起來考慮,仍以聞壹多先生的《也許(葬歌)》為例(原詩見上):
①這首詩是作者為長女立瑛三歲時天折而作.表達的思想感情貼切的壹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