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描寫赭山的詩文

描寫赭山的詩文

赭山

位於蕪湖市中心。有兩座山,大的和小的。大昌山高約86米,程瀟山高約70米,總面積約50公頃。因為巖石是紅色的,所以得名。赭山有許多古跡。山頂原有的“壹遊亭”建於南宋純狐年間,因杜甫“他山皆在天之下顯得矮子”而得名富有詩意,並在明朝嘉靖年間重建。登上它,俯瞰市區,江城入畫,景色自然;遠眺江面,流水腳下,鷗群聚,帆連雲,大有“三楚風浪隨袖底,六朝煙落瓶前”之勝。西南山腰有廣濟寺,建於唐甘寧年間。寺右為狄翠軒遺風,宋代詩人黃庭堅曾在此求學。滴翠軒原名“滴翠軒”,後被宋代詩人郭改名為“滴翠軒”,並寫出了“青樓蓋青樓美,濕翠夢滴畫”的詩句。廣濟寺後面是赭石寶塔,建於宋誌平二年(1065)。塔高10米,共5層,八角形精致華麗。在這裏,“每當下雨。藍光縹緲,陰霾蒸騰。古代著名的“蕪湖八景”之壹,“柘塔青藍”指的就是這個場景。赭山風景秀麗,歷代許多詩人都寫過贊美赭山的優美詩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赭山被辟為公園。除了重修壹座亭子,修復廣濟寺,山頂還建了壹座瞭望塔。後來,許多景點,如舒天亭,怡園,隱園和翠明園相繼建成。山上樹木蔥郁,松濤巨浪,奇花異草,四季芬芳,濃蔭蔽日,曲徑通幽,是蕪湖的壹大旅遊勝地。

【古詩詞鑒賞】浙善緣歐陽軒

出於藍,孤色更好。氣過丹點霧,光映赤城霞。

藤還纏繞,峰樹未蓋。煙墩滿戶,茅屋半漁人。

風直吹,船帆翻轉,船傾斜。平沙層當鏟,堿土潤花。

夜晚穿越嘈雜的商旅,鹽城沸騰了。壹個人走,只有鵝,東張西望。

鵬道知何處,農村盼信用。離心飛,霜角吐啞。

“出其不意,孤而高彩更佳”。長江從浩瀚的昆侖山流過。河水流經蕪湖時,壹座挺拔的山峰在岸邊升起,寂寥而美麗。這是赭山。壹個“湧”顯示了站在江邊的赭山的氣勢。因為它來自於河流,所以看起來很“孤獨”,它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和其他的山區別開來。也就是“唯壹的壹個。”

“空氣穿過丹雪的霧氣,光線映紅城的彩霞。”這兩首詩引用了幹將和莫邪鑄劍的典故。是他們鑄劍爐的火,照亮了燒赭山的土石,使之如瑪瑙般耀眼。還有就是把“丹雪”和“赤城”兩座山比作赭山,突出了赭山的特色。美麗的傳說,不同於其他壹般的山色特征,怎能不引起遊客的興趣和遐想?

“藤蔓依舊纏繞,尖塔樹未蓋。”群山綠樹成蔭,藤蔓纏繞,高聳的山峰暴露在蔥郁的綠意中。因為山高,可以看得遠,為下面的江城風光做了鋪墊。

“煙墩滿戶,茅屋半漁人。”爬上赭山山頂,環顧四周。江城繁華如畫。然而煙墩山畔賣鹽的人卻手忙腳亂,生意興隆。在大江邊上,有大量漁民居住的茅屋。漁船在河上穿梭,到處都是漁歌。人民安居樂業,風和日麗。

“風直吹,帆翻船斜”。遙望褐山,景色歷歷在目,烽火臺聳立其上。讓人不禁想起風直吹向天空的時候,眼前仿佛出現了“化為塵埃”的壹幕。“往事壹千多年”,引出詩人的諸多感嘆,也暗示了詩人對古代英雄的緬懷。

“平沙層作鏟,堿土潤花,商旅夜啼,鹽城沸騰。”放眼望去,赭山腳下,河水直沖雲霄。沙灘層層疊疊,輕輕伸展,閃著金光;海鷗在江面上翺翔,風帆相連;河邊長滿了美麗的樹,茂盛的草和花;夕陽西下,古寺鐘聲響起,渡船上船只穿梭,商賈依舊絡繹不絕,人聲鼎沸,萬物雲集。即使是戒備森嚴的城市仍然充滿了鼓聲,盛宴,笛聲和城市的聲音。詩人從山頂寫到河邊,從渡口寫到城市,從正面寫到歷史。有山有水,動中有靜,人和物,繽紛遠近,他寫出了當時商品經濟相當發達的江南水鄉蕪湖的繁華,甚至寫出了蕪湖的標誌之壹柘山的輝煌。這壯麗的景色撥動著詩人思想的琴弦,在縱橫的三維空間中跳躍,在歷史的長河中暢遊,也牽動著詩人的鄉愁。在詩的最後六句中,詩人改變了風格,從寫風景變成了寫自己的感受。

“獨行其是只憑雁,尋優者,鵬道知何處,碧桂園望賒。離心飛,霜角吐啞”。我像壹只孤獨的鵝在異鄉流浪。桃花源在哪裏?蓬萊閣在哪裏?雖有舊園壹景,但歸途渺茫,難以擺脫離家的郁悶心情。晚上回公寓,聽著漏水的聲音,壹夜睡不著。在嚴寒的早晨,喇叭的聲音更為重要。身在異鄉為異客,能不記得自己的家鄉嗎?

古人的詩總是夾雜著場景。因為風景,愛風景,相互映襯,相互輝映。美麗的風景能引發真情。

而詩歌也可以因為它的美景和真情而意味深長。(葉青華)

【現代散文】市中心有壹個藍藍的湖,真的很難得;市中心有壹列青山,更是難得;而且市中心有山有水,相映成趣,難得難得。而蕪湖,卻有這樣的福氣,擁抱著柔美的鏡湖,擁抱著壹座披著綠裝的赭山。

正因為赭山就在城市的正中央,它的公園有東西南北四個門。世界各地的遊客經常在黎明時分,太陽掛在天上的時候,或者夕陽燒紅的時候,遊蕩到赭山,在喧囂中占壹個安靜舒適的地方。

在仲春四月的壹天,我帶著壹個密友進公園從西門爬山。繞過翠明花園,沿著林蔭大道往上爬,我們來到了丁喆山頂。山頂上有壹座飛檐翹角、紅彤彤的兩層亭子。它叫“舒天亭”,意思是蕪湖位於五頭楚尾的盡頭,擡頭可以“望天”。從舒天館向外望去,我看到這條河像壹條腰帶,上面有數百個戰場,甚至還有房屋。鱗次櫛比,可謂“權控江面,船在雲端,遠眺城墻,風景如畫。”走出舒天館幾步,然後去頂部的“壹遊館”。在亭子裏可以環視整個蕪湖市,最佳角度是看南邊的蕪湖市中心。樓裏的樹中間,有兩條清澈的水,在陽光下波光粼粼,起伏不定。這是大大小小的鏡湖。

柘山在山的北麓,郁郁蔥蔥的樹林間,壹條青石鋪成的小路蜿蜒曲折,小道上行人稀少。偶爾有情侶在哼著《林中小路》來丈量這條愛情之路。如果妳在春夏的雨中撐著傘,踏著路上的清流,獨自在雨霧中徘徊,這條小路會很獨特。

繞過山路,可以來到南麓。廣為人知的千年古剎廣濟寺就坐落在這裏。在廣濟寺,自下而上依次為天王殿、延壽殿、大雄殿、地藏殿。大雄寶殿外是壹個寬闊的庭院,裏面有幾個鑄鐵大鍋和香爐。寺內有如來、迦葉、阿難三尊巨像,周圍十八羅漢,神態各異。頂層是廣濟寺的主殿——地藏殿,仿九華山之體而建,近三米高的地藏王菩薩端坐中間。佛像前有壹塊筆直的牌匾,刻著“九華宮”四個大字。每年農歷七月十五、三十左右,是廣濟寺地藏殿最繁忙的時候。白天香火繚繞,木魚頻頻叩響,古鐘回蕩,前來燒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晚上,成群結隊的朝聖者,每人手持壹盞油燈,像燭龍壹樣排成縱隊。當我們遊到寺廟門前時,剛好看到幾個香客跪拜在藏王面前,頭像大蒜,好虔誠。地藏館旁邊是地翠軒,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讀書處。寺廟後面是壹座全磚石結構的赭石塔。過去,當雨後雲層很厚,太陽正在落山時,人們喜歡爬到柘塔塔頂。遙望群山,霧氣湧動,遠近,白茫茫的世界難以分辨。夕陽下,蒸雲閃耀著奇異的光彩,被世人稱為“藍光”。蕪湖八景之壹的“柘塔青藍”也由此衍生。可惜現在塔下無門可進,我和朋友們只好相視壹笑,擡頭看看險象環生的塔,來個遊覽...(舒永平)

【民間文學】據說慈禧60大壽時,做了壹個關於景山的夢,幾十年前去過。第二天,她又仔細想了想,然後打電話給李鴻章,告訴我,她小時候第壹次刮蕪湖,去小九華景區遊玩燒香拜佛,還是沒有許願。這成了壹個隱憂。李鴻章壹聽,連忙迎上去說:“這個夢是壹個大福壽的好夢。蕪湖是老佛爺的發源地。我要重修廣濟寺,重塑菩薩金身,重修蕪湖古城,迎老佛爺。不知道老佛爺是不是這麽想的?”慈禧聽後喜上眉梢,連誇李鴻章善解人意,給了他十萬兩銀子讓李鴻章去辦事。這種藥膏只在蕪湖廣濟寺的菩薩像上塗了壹層薄薄的金粉,廟門就全塗了。十八個小和尚給慈禧太後念了三天三夜的《長生經》。蕪湖古城依舊,而“李富”在蕪湖買地,加了不少產業。城外主幹道兩旁建了幾十棟樓,形成兩條小巷,就是現在的“吉義裏”。(張小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