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前三句寫環境,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通過這些景物描寫,融情入景,點染氣氛,準確地將戀人分別時淒涼的心情反映了出來,為全詞定下淒涼傷感的調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而字字含情。
1、原文
雨霖鈴·寒蟬淒切
宋代: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譯文
秋蟬聲聲哀婉淒切,傍晚在送別的長亭,壹場大雨剛剛停歇。在都門外的長亭裏我們無心飲酒,難舍難分之際艄公催著要開船起程。緊拉著手淚眼相看,竟然說不出話只有哽咽。可憐我這壹去千裏煙波茫茫,暮靄沈沈的南天壹片空闊。
從古以來多情人就哀傷離別,更何況是在冷落蕭瑟的清秋時節。今夜酒醒後船會行到何處?楊柳岸邊,晨風清冷,天掛殘月。這壹去怕是要終年不歸,離開妳任什麽良辰美景都是虛設。唉,縱然有千萬種似水柔情,又能向何人訴說?
3、賞析
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壹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壹。
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通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壹種詩意美的境界,繪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 。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致,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