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畢光明的科研成果

畢光明的科研成果

(壹)專著:

1、《文學復興十年》,25萬字,謝冕作序,海南出版社(海口)1995年12月出版,2004年9月第2版。

2、《虛構的力量——中國當代純文學研究》(與姜嵐合作),近26萬字,洪子誠作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出版。

3、《海南當代文學史》(合著),27萬字,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

4、《純文學的歷史批判》(與姜嵐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5、《純文學視境中的新時期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6、《批評的支點:當代文學與文學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二)編著:

1、《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115萬字,佘樹森、牛運清主編。1991年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三屆優秀成果獎。本人任編委,負責新時期詩歌部分,計10余萬字。

2、《新編中國當代文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任副主編,撰稿4萬余字。

3、《融合與超越:新時期文學與外國文學》,長江文藝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撰稿1萬3千字。

4、《中學語文美育》,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任《紀實文美育》分冊主編。撰稿4萬余字。

5、《愛我中華詩歌鑒賞》(近代分冊),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撰稿3萬余字。

6、《愛我中華詩歌鑒賞》(當代分冊),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撰稿1萬余字。

7、《中國歷代名勝詩文鑒賞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撰文2篇。

8、《20世紀中國新詩分類鑒賞大系》,廣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本人任懷古詠史類主編,撰稿18篇。

9、《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任副主編,撰稿6000字。

10、《中國現代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參編,撰稿2萬5千字。

11、《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3年9月出版,任編委。

12、《20世紀中國文學批評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參編,撰稿3萬5千字。

13、《新紅顏寫作及其爭鳴》,南方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與李少君、張德明主編。

(三)部分論文代表作:

1、《北島和他的詩歌》,載《湖北師範學院學報》(黃石)1985年第4期。

2、《現代小品文盛衰芻論》,載《湖北師範學院學報》(黃石)1986年第6期,《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上海)1987年第1期摘轉。

3、《角度.尺度.透明度:讀洪子誠的<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問題>》,載《文學評論(北京)1987年第4期。收入《未名湖畔書飄香》,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

4、《顧城:壹種唯靈的浪漫主義》,載《湖北師範學院學報》(黃石)。收入顧鄉著《我面對的顧城最後十四天》,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0月出版。

5、《現代派與民族化——從新時期的“現代派”小說看創作家的民族化意識》,載《理論與創作》(長沙)1989年第1期。又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黃石)1989年第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1989年第5期全文復印。

6、《人生實現與文學實現:王蒙審美意識的張力場》,載《當代文壇》(成都)1989年第3期。

7、《悄寂的靈魂之旅,永恒的生命之歌:顧城的<生命幻想曲>》,載《名作欣賞》(太原)1989年第4期。

8、《當代作家對舉談》,載《社會科學動態》(武漢)1993年第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1993年第8期全文復印。

9、《王蒙、張賢亮:在文學與政治之間》,載《文學自由談》(天津)1993年第3期。《當代作家評論》(沈陽)1993年第6期轉摘。

10、《九死猶未悔:作為人格精神的“歸來”作家群》,載《瓊州大學學報》(通什)1994年第1期。

11、《詩運十年:描述的整合》,載《海南師院學報》(海口)1994年第2期。

12、《優勢或局限》,載《南方文壇》(南寧)1994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1994年第12期全文復印。

13、《握住感性生命的機杼:< 文學的本體世界 > 管窺》,載《海南大學學報》(海口)1994年第1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出版工作.圖書評價》(北京)1994年4月全文復印。

14、《文體家:修築散文的籬墻——劉錫慶的散文研究》,載《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北京)1994年第5期。又刊《海南師院學報》(海口)1996年第3期。

15、《圓夢,最後的沖刺:世紀末之於純文學》,載《文學自由談》(天津)1995年第1期。

16、《<活動變人形>的結構藝術》,載《文科教學》(集寧)1995年第1期。

17、《<廊橋遺夢>:曠世情愛的雙刃劍》,載《藝術廣角》(沈陽)1996年第3期。

18、《<趕車傳>的思想史價值》,載《詩探索》(北京)1996年第1輯。

19、《矜持的蘆葦:何其芳與<回答>》,載《詩探索》(北京)1996年第4輯。

20、《小女人散文大家談》,與謝冕等合著,載《作品與爭鳴》(北京)1996年第10期。

21、《新時期文學人文精神的正體與變體》,載1997年4月15日《文論報》(石家莊)。

22、《恪守天職——論杜紅的詩歌創作》,載《南方文壇》(南寧)1997年第4期。收入《新加坡作家作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南財經大學學報》(武漢)1997年增刊。

23、《天使鏡像:作為詩論家的程光煒》,載《詩探索》(北京)1997年第2輯。

24、《回到作品:對小說文本的返觀》,與謝冕、洪子誠等合著,載《海南師院學報》(海口)1997年第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1997年第12期全文復印。

25、《偏離與追逐:中國大陸的新時期純文學》,載《資料與研究》(馬來西亞)1997年總第30期。收入論文集《中國文學新走向:文學史閃光的二十年》,陳雪風主編,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1999年8月出版。國內刊《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冬之卷。

26、《〈放聲歌唱〉:抒情主體與歷史形象的互訓》,載《創作評譚》(南昌1998年第5期。

27、《現代文學史:研究的深化與寫作的簡化》,載《文學評論》(北京)2000年第4期。

28、《女性文學:人性表現的陷阱》,載《花溪》(貴陽)2000年8月號。又載《百花洲》(南昌)2000年第4期。

29、《從“傷痕”到“反思”——新時期文學回敘之壹》,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2年第8期全文復印。

30、《從朦朧詩到新生代詩——“新時期文學回敘之二》,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2年第11期全文復印。

31、《朦朧詩的美學原則新論》,載《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3年第5期全文復印。

32、《當代小說在當代生活中的位置》,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3年第9期全文復印。

33、《華南虎與半棵樹—“七月派”詩人牛漢的悲愴寫作》,載《文藝爭鳴》2003年第6期。

34、《被修改的仁愛精神:楊朔散文中的憫農意識——以〈荔枝蜜〉為例》,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4年第6期全文復印。

35、《沈淪靈魂的自我救贖—“七月派”三位落難詩人的悲愴寫作》,載《南方文壇》(南寧)2004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4年第5期全文復印。

36、《隱蔽生活的詩性書寫》,載《名作欣賞》(太原)2004年第9期。

37、《欲望時代的愛情病理分析報告》,載《2003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又載《名作欣賞》(太原)2005年第3期。

38、《當代文學與當代文學教育》,載《文學自由談》(天津)2004年第5期。收入王富仁主編《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39、《人面挑花》,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40、《弱者復仇的白日夢——評莫言的〈月光斬〉》,載《名作欣賞》(太原)2005年第9期。

41、《無藥可治的生命之疼——評陳希我的〈我疼〉》,載《名作欣賞》(太原)2005年第11期。

42、《<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新解》,載《中文自學指導》(上海)2005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全文復印。收入《21世紀年度文學評論選·2005文學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3、《純文學極其研究的價值——對壹種文學歧視的岐見》,載《文藝評論》(哈爾濱)2006年第2期。

44、《讓靈魂經歷》,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

45、《〈生死疲勞〉:對歷史的深度把握》,載《小說評論》(西安)2006年第5期。

46、《文學面對現實的兩種姿態——以“底層敘事”為例》,載《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全文復印。

47、《社會主義倫理與十七年文學生態》,載《南方文壇》2007年第5期(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7年第12期全文復印。

48、《多元批評格局中的純文學批評》,載《文藝評論》2007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北京)2008年第1期全文復印。

49、《人世溫度的壹次測試——評蘇童〈拾嬰記〉》,載《名作欣賞》2007年第10期。

50、《當代文學三十年》,載《海南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1、《格致散文啟示錄》,載《文藝爭鳴》(當代文學版)2008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8年第8期全文復印。

52、《捍衛的代價——臧克家與當代文學權威話語》,載《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53、《文明落差間的心靈風景——重讀鐵凝〈哦,香雪〉》,載《名作欣賞》2008年第10期。

54、《黎族心靈的探尋——評關義秀的長篇小說〈五色雀〉》,載《文藝爭鳴》(理論綜合版)200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09年第4期全文復印。

55、《難以告別的革命——評蔣韻短篇小說〈紅色娘子軍〉》,載《名作欣賞》2009年第5期。

56、《療救沈屙賴“青皮”》,載《小說評論》2009年第5期。

57、《難以突破的禁區——〈紅豆〉的愛情書寫及其闡釋的再考察》,載《名作欣賞》2010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北京)2010年第11期全文復印。

58、《〈山鄉巨變〉的鄉村敘事及其文學價值》,載《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5期。

59、《傳統鄉村文化孤魂的祭奠與禮贊——評韓少功的〈怒目金剛〉》,載《名作欣賞》2010年第10期。

60、《評論二題》,載《小說評論》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