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的悲秋的古詩詞:
1、《贈廬司戶》 ? 李白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白雲遙相識,待我蒼梧間。
借問盧耽鶴,西飛幾歲還。
2、《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3、《秋下荊門》 ?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4、《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孤高繡衣人,瀟灑青霞賞。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禍連積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壯士,鄢郢翻掃蕩。申包哭秦庭,泣血將安仰。
鞭屍辱已及,堂上羅宿莽。頗似今之人,蟊賊陷忠讜。
渺然壹水隔,何由稅歸鞅。日夕聽猿怨,懷賢盈夢想。
5、《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裏,曉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悲秋
(悲秋詩詞)
對蕭瑟秋景而傷惑。語出《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唐?杜甫?《登高》詩:“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鄭振鐸?《山中雜記·蟬與紡織娘》:“那末妳的感觸將更深了,那也許就是所謂悲秋。”“傷春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壹種帶有頹廢色彩的情結!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特別是劉禹錫的壹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將悲秋寫入了中國的詩壇。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不免要寓於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當詩人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自己又無法作為的時候就會傷春;秋天則是收獲的季節,又是將近冬天的時候,看到那雕零的落葉,詩人們壹方面感嘆歲月不饒人,另壹方面也為自己壹事無成所慨嘆,這樣就會產生悲秋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