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壹首描述學會變通的詩

壹首描述學會變通的詩

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終點和起點沒有區別,而另壹些人卻可以不斷地把自己提升到壹個新的高度。區別在於人能否以靈活的態度做出人生的重要選擇。

《易經》中說:“剝,剝,柔而成剛。劣勢導致困難,小人成長。停下來,看圖像。君子猶消,天也。”也就是說,脫皮就是脫皮腐爛的形象。這時候女人味是強大的,侵蝕改變了陽剛之氣的性質。不利於前往,說明反派勢力越來越大。這時候君子要順應時勢,停止行動,觀察卦象就可以知道。君子要註意事物的變化,如事物的消失、盈缺,這是自然的運行規律。可見,面對苦難不能壹味的堅持,而要學會變通的原則,掌握有利的方法,才能擺脫困境。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有壹些“傷心人”。他們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雖然不傻,但是經常會被壹些絕對沒用的東西纏住。不管別人怎麽勸,他們總是固執己見,甚至找很多幼稚的理由欺騙自己。直到有壹天,他被折磨得終於解脫,他才猛然醒悟,後悔莫及。

某處發了洪水,整個村子都完蛋了。許多村民逃走了,壹個對上帝非常虔誠的牧師爬上屋頂,等待上帝的救援。

不久,洪水漫過屋頂,壹艘木船剛好經過,船上的人想帶他逃生。信徒理直氣壯地說:“不會的,上帝會救我的!””於是木船離開了他。

不壹會兒,河水已經漫過了他的膝蓋,恰巧壹艘摩托艇經過。為了拯救幸存者,信徒說:“不,上帝會救我的。”汽艇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進行救援工作。

半小時後,洪水漲到了信徒的肩膀。這時,壹架直升機降下梯子來救他。他死也不肯上去,說:“別擔心我,上帝會救我的!!"直升機不得不離開。

最後,水繼續上漲,信徒被淹死了。

死後,他去了天堂,見到了上帝。他喊道:“我是妳忠實的信徒。我相信妳已經看到了我這四十年來的所作所為,但在這關鍵時刻妳為什麽不救我?”

聽到這裏,上帝哭了:“妳還想從我這裏得到什麽?我已經給妳送去了兩條船和壹架飛機!”

多麽頑固的牧師,他不認為上帝會用其他工具來拯救他。誇張、傲慢、懶惰、無情是固執心理的要素之壹。這種人的特點是情緒不穩定,社會適應能力差,沒有靈活性,對周圍環境或人漠不關心,容易與人發生摩擦,人際關系不好。內心壓抑,卻聽不進別人的話,心理積累無處排解,最後陷入心理變態的泥潭。

鄭人買鞋的故事:據說鄭有個人要買鞋,就先在家裏量了腳。他去了市場上賣鞋的地方,挑了壹雙鞋,挑了很久。正要買的時候,他突然說:“啊!我忘了我的尺寸!”說完,他馬上回家拿了那張寫有尺寸的紙,帶走了。他回到市場,卻發現賣鞋的人已經走了。他又看了幾家鞋店,但再也找不到自己喜歡的鞋子了。朋友聽了,就問他:“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腳試鞋?”他說:“我只相信大小,不相信自己的腳!””朋友聽了這句話,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走了。後來人們用“老實人買鞋”來形容那些不從實際出發,墨守成規的人。

還有壹個故事:山裏的壹座小廟裏住著壹個和尚。壹天晚上,當他正在沈思時,壹個小偷進來了。小偷壹看,哎呀,壹個人在這裏打坐,壹動不動,好像睡著了。於是,小偷慢慢地摸了摸佛像,從神壇下拿了錢,正準備轉身出門。和尚突然大喊“站住”,小偷嚇了壹跳。禪師說:“妳就這麽拿了佛祖的錢,不說謝謝就走了?”小偷趕緊謝了佛祖。不久後,小偷因在其他地方再次作案而被捕,並供認他偷了寺廟的錢。警察把他帶到寺廟和他對質。禪師說:“他是來取錢的,但他沒有偷錢,因為他對佛祖說了謝謝。”小偷被禪師的寬容感動了,於是和他壹起出家,成為了壹名優秀的修行者。所以不壹定要用固定的制度,壹定的懲罰,有時候即興發揮,效果可能會更好。彌勒佛,唐朝的布袋和尚(化身),經常背著他的布袋到處向世人發慈悲。有壹天,當我和農民壹起下地時,我寫了壹首詩:“把手放在田裏,低頭看天上的水;六靜方是道,倒退原來是前進。“這首詩告訴我們,倒退也可以視為進步。俗話說,退壹步海闊天空。人生的舞臺並不大,有時候我們不壹定能壹直往前走。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退居幕後,冷靜思考,如果我們能對人對事讓步,重新開始,我們會發現路越走越寬。

以上兩個故事都是關於如何靈活處理事情的,值得借鑒。其實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人剛入行的時候,從事的工作往往是被動的選擇。然而,又有多少人壹面感嘆“我不喜歡這份工作”“再這樣下去我的專業就要被放棄了”,壹面卻在“待遇不錯”“工作相對輕松”“某領導很看重我”的自戀下沈默不語,內心深處並不跟隨。若幹年後,當妳醒來時,妳不禁會說:“要是我當初果斷跳出來,重新選擇就好了。”

如果妳做了壹件三五年都沒有起色的事,請參考易經——變。迅速找到原因,然後做出改變行業、項目、課題、單位或人的決定。因為人生苦短,我們不能在有限的工作年限裏,忍受幾年沒有起色。唐朝的王波說:“百年人生如壹瞬間。”還有人說:“人生壹世,草木皆秋。”這些都在提醒我們,生活經不起平庸的消耗,壹旦發現就要馬上改變。靈活性可以促進人們思考,提醒人們註意觀察,廣義上可以為創造發明指明迷津,有助於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如果妳總是固執己見,不去學習適當的靈活,只是按照妳所學的去死板地使用,那麽妳所學的仍然是別人的,而永遠不是妳自己的。

那麽,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倔強心理呢?無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克服虛榮心。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錯誤,不需要掩飾。我們應該真誠地對待生活,設定崇高的目標,追求美好而崇高的東西。不要說大話,不要裝懂,而是專註於自己的事業,讓虛榮心的變態“能量”得以轉化,達到心理平衡。

二是加強自律。要善於克服自己的抵觸情緒和粗暴的言語行為,學會運用情緒轉化的心理調節方法。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固執己見。

第三是要學會接受新事物。固執往往和心胸狹窄,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擔心沒有經歷過的事情聯系在壹起。所以要養成渴望新知的習慣,樂於認識新的人和事,學習它的新奇和精髓。

第四,多讀好書。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迪卡說:“讀壹些好書,意味著和許多有德行的人交談。”實驗證明,經常閱讀偉人傳記能使那些固執的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豐富的知識使人聰明,開闊他們的思維,防止他們拘泥於教條式的刻板印象。

另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個人修養和平時交往的對象也是固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經常與善於社交、靈活或豁達的人交往,會改變或削弱他們的固執;而固執的人和固執的人交往,會讓雙方更加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