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有什麽深刻含義?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有什麽深刻含義?

高爾基《海燕》中的詩句

勇敢的精靈 不朽的形象

——《海燕》藝術手法賞析

這是壹篇散文詩,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寫性和詩歌的表現性的特點。刻畫了勇敢的精靈——海燕的戰鬥英姿,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不朽的形象和堅強無畏的戰鬥精神,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鬥爭。以下我們壹起來學習全文是如何運用多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文章主題的。

壹、 運用象征,托義於物

首先我們明確壹下象征的概念,它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也就是用具體的形象來表現某種抽象意義。就本文而言,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雖然俄國革命運動不斷高漲,但沙皇的反動統治還比較強大,人民的言論還沒有自由,因此作者通過這種方式與統治階級進行鬥爭。

文中出現的壹切事物都具有象征意義,而且通篇的象征義只是蘊涵在形象之中並沒有揭示出來。海燕象征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大海及波濤象征了革命高潮時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暴風雨象征席卷壹切反動腐朽勢力的革命浪潮風暴;太陽象征光明的未來;狂風、烏雲、雷電象征醜惡而又虛弱的沙皇反動勢力;海鷗、海鴨、企鵝象征害怕革命要破壞他們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同時,這些象征義隨著形象的發展逐步加深。其中海燕的形象漸趨完整,隨著情節的發展愈來愈鮮明突出;烏雲、狂風則是作最後的垂死掙紮。這樣作品就動態地呈現20世紀初俄國形勢的發展趨勢,而大海熄滅閃電的情景有力的預示著反動勢力的最終結局

——那就是滅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也就由此透露出來。

二、 對比烘托,形象有力

文中為了表現海燕的英勇戰姿和對暴風雨的渴望之情,以暴風雨來臨前夕大海的海面變化作為烘托,詳細描繪了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之時、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等三個海面景象,寫出了當時鬥爭環境的惡劣,反襯海燕的英勇形象。並且把海燕的形象與海鷗、海鴨、企鵝的呻吟、飛竄、恐懼形成鮮明的對比,襯托海燕的勇敢、樂觀。另外,又以風、雲、雷、電壹齊出擊來烘托海燕已經吹響了戰鬥的號角,豪邁激昂、振奮人心。

三、 語言優美,增強氣勢

散文詩由於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因此有它的獨特之處。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壹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的“直沖向烏雲”。比喻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表達效果,使形象更為鮮明。全詩語言充滿激情,使人振奮,尤其是結尾“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對革命風暴的期盼、呼喚,又是對廣大人民的戰鬥召喚。

當時的形勢決定了這種極富戰鬥激情的文章是很難在報刊上發表的,正是文中通篇采用的象征手法,再加上當時審查官的疏忽,《海燕》這篇文章終於發表在1901年4月號的彼得堡《生活》雜誌上,也正是這個原因《生活》雜誌被查封了。

春天的旋律 革命的宣言

——《海燕》賞析

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

寓情於景、借景述懷是《海燕》的基本藝術方法。正如高爾基說的:“用象征的形式可以方便和簡潔地說出妳想說的東西”,“在象征中可以註入很大的思想內容”。作者依據自己的美學選擇,賦予筆下的自然景觀以各自不同的象征意義,並借助比喻、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段,使象征的主客體之間達到天衣無縫、自然和諧的境地。讀者雖滿眼是大海暴風雨前的景象,透過紙背,看到的卻分明是壹幅革命與反革命殊死較量的戰鬥畫圖。在作品中,烏雲、狂風、雷聲、閃電象征沙皇專制統治,代表黑暗的反動勢力。“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壓下來”,“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這些文字明寫風暴來臨前的自然氣象變化,暗指黑暗勢力的相互勾結、對革命運動的殘酷鎮壓以及最後的垂死掙紮。隨著革命形勢的高漲,敵人的鎮壓愈益猖狂,但歷史潮流不可逆轉,革命暴風雨的來臨之日,就是反動派的滅亡之時。與此同時,海鷗、海鴨、企鵝則象征害怕革命、目光短淺的資產階級社會階層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者。面對暴風雨的即將來臨,海鷗“恐懼”“呻吟”,試圖逃避,“掩藏到大海深處”;海鴨“呻吟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企鵝也無比“愚蠢”“畏縮”,以為“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懸崖底下”,就能避開暴風雨的沖擊。這些動物心驚膽顫、張惶失措的情態,正是資產階級和改良主義者害怕革命、貪圖安逸,只想保全自己這壹心態的真實寫照,真實地反映了1905年前後俄國資產階級對待無產階級革命的態度,字裏行間,寄寓著作者無情的嘲諷和蔑視。作品中,咆哮怒吼的大海象征日漸覺醒的人民革命力量,暴風雨象征就要來到的革命紅色風暴,太陽象征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海燕象征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光輝形象。作者滿腔熱情,贊美大海,贊美海燕。在烏雲翻滾、白色恐怖猖獗的險惡環境中,與海鷗們的怯弱、驚恐形成鮮明對照,大海翻起“白沫”,卷起“波浪”,發出歌唱,以英勇的迎戰姿態“沖向空中去迎接雷聲”,並把“金箭似的閃電”“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壹會兒翅膀碰著波浪,壹會兒箭壹般地直沖雲霄”,勇敢、熱情、憤怒、歡樂,“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大海的主動出擊,與雷聲、閃電決壹雌雄,海燕的興奮活躍,熱烈渴望暴風雨的來臨,正是革命人民和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革命堅定性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體現。。高爾基正是運用形象的對比、烘托,抑惡揚善,鞭撻惡醜,褒揚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這壹飽含力與美、深刻反映了時代特征的藝術形象,從而吹響了壹曲嘹亮的時代進軍的號角,喚醒民眾,鼓勵他們勇敢地投入爭取解放的鬥爭中去。

在整體的審美上,《海燕》既是壹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壹幅富有音樂的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它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詩的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