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息技術 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閱讀感悟
參考書目:《語文報》、《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新課程與教學改革》
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使用和閱讀祖國的語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人們的閱讀能力要求也相應提高,閱讀教學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註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作為語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學生學習的親密夥伴,教師要善於利用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徹底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因為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對學生來說,是壹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下面就談談信息技術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壹、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才能把閱讀當成是壹種享受,才能感受閱讀的樂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麽信息技術下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閱讀的興趣呢?
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 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我在教《與朱元思書》壹課時,講到富春江到底有多麽的美麗,我在網上搜集了壹些關於富春江山水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料,展示出各種各樣的富春江美景。這時,學生們個個都瞪大眼睛,盡情地欣賞著美景,還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似乎已置身於富春江。這時讓學生討論回答: “富春江山水美在哪裏?”這壹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我又問: “如果妳是作者妳打算如何寫這篇課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壹美景的?”,學生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進入閱讀的最佳學習狀態之中。
課外,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網絡的實際,給學生推薦網上讀物與書籍。低年級的學生喜歡鮮明的形象、活潑的內容,可推薦他們看網上童話、寓言、卡通、動漫等活潑有趣的讀物;中年級的學生喜歡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可推薦他們看網上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幻小說等引人入勝的讀物;高年級的學生喜歡文質兼美、富有情趣的內容,可推薦他們讀網上壹些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範的讀物。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加大學生讀書的量。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網絡的優越性就在於它能夠集多種信息資源於壹體。使人們在最快的時間裏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說,除了課本中的精讀資料外還需要大量的課外資料。學校多媒體可以存儲存大量教學資源,為閱讀提供大量詳實的材料。所以應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或指引網上大量閱讀空間。
二、利用多媒體上好閱讀課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給學生,把課堂還給閱讀,讓語文閱讀課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課,應該指導學生好好去讀,美美地去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中閱讀,在思考中發現、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首先,在語文課堂上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相結合,有效默讀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能明顯提高閱讀速度,有利於正確而深入於理解所閱讀的材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應將它放在與朗讀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們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美美的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精彩,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培養、情感的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各個階段,都要以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情感為宗旨,提出壹些能體現梯度差的閱讀思考題,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吃好”,並鼓勵思維敏捷的同學進行閱讀理解或分析時敢於突發奇想。這樣,就能增強學生整體的閱讀教學活動參與意識,激發語言學習興趣。
其次,運用信息技術創設閱讀情境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古代詩詞、經典散文、課文中出現的精彩的段落具有很強的審美性、抽象性和精煉性。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社會理解以及知識儲備的有限,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品所體現的美與學生感悟的情感有時難以溝通。我們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或氛圍,激發他們的想象,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他們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材內容。如《石壕吏》這篇古詩,由於學生自身知識的限制壹般很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上課時就可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精心創設歷史情景和作者背景。先通過視頻介紹杜甫本人及他所在處的時代和社會狀況,學生就可以同作者產生思想上的***鳴。此時,學生註意力高度集中,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果是傳統的閱讀課所不能及的。
再次,加強背誦記憶。現在,語文教學中有重理解輕背誦的傾向。其實,語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對前人的經驗的壹種模仿。中國古代素來學習文章以強調“背誦”為主,而壹些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以加強誦讀,在熟讀的基礎上成誦。蘇東坡更把每天花兩個時辰誦讀作為自己每天的必修課。我對課文中的優美文段,都要求學生背誦下來。課堂上針對優美文段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網絡環境下,個學習小組成員可以通過網絡來傳遞信息,達到互相交流、***同學習的目的。每節課拿出五到十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優美文段、詩詞等。壹學期下來,學生的語感、遣詞造句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素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三、指導寫讀書心得或博客
語文教學強調的是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內外閱讀、網上閱讀,博覽博聞,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薄發”了,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個人日記、博客等。或三言兩語的評論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及其寫法等的點評,或寫寫讀後感想體會。點點滴滴都是學生的收獲,應該寫下來,久而久之,有助於習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讓學生感受到與文本對話的樂趣。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豐厚的文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廣闊的空間,能夠進壹步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拓展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信息技術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成為壹個多姿多彩、魅力無窮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