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德令哈表達了什麽:對故鄉的眷戀和對人生的留戀。
海子介紹如下: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壹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
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裏,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壹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孩子的創作特點介紹如下:
海子帶著對詩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詩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為這種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詩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過壹次性行動突出原始生命的內核和本質。
海子的詩歌就是這種行動,它給我們展現了壹個輪廓的前景,我們開始從當下的現實擡起頭來,眺望遠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漸在我們身後展開。
海子的風格介紹如下:
海子是壹個抒情詩人。海子曾說過,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都是經過了火烙後生成的。
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表現出詩人壹生的熱愛和痛惜,對於壹切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對於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動和關懷。
海子的詩歌世界是非常復雜的,他的詩歌觀念是對古代史詩、近代抒情詩、浪漫主義詩歌和現代主義詩歌理念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