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流水 剛勁有力 氣吞山河 虎步生風 勢如破竹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樣樣稀松
學起來壹大片,用起來壹條線
出手軟如棉,沾身硬似鐵
練拳動作輕如飛騰,重如霹雷,形如捉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余
握拳如卷餅,出掌如瓦楞
左右把靴臥,練腿又使腰
快不破,硬不破
打拳要長,發勁要短
力如千斤壓頂,勁似利箭穿革
死力不足貴,活勁最為高
功夫好練勁難得
寧練筋長壹分,不練肉厚壹寸
練習千斤力,只費四兩功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2.描寫武術的詩句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壹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壹。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3.帶有武字的詩句王建
卻回龍武軍前過,當處③教開②臥鴨池①。 宮詞壹百首 其九十三
韋莊
只應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白櫻桃
白居易
為問昭君月下聽,何如蘇武雪中聞。 賦得聽邊鴻
劉禹錫
好著櫜鞬莫惆悵,出文入武是全才。 寄毗陵楊給事三首 其壹
杜甫
周宣漢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後代看。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其二
鳴玉鏘金盡正臣,修文偃武不無人。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其五
周曇
拒諫勞兵作禍基,窮奢極武向戎夷。 隋門 煬帝
羅隱
忍交孫武重泉下,不見時人說用兵。 題杜甫集
胡曾
至今漢武銷魂處,猶有悲風木②上來。 詠史詩 望思臺
侯景長驅十萬人,可憐梁武坐蒙塵。 詠史詩 金陵
鐘謨
三年耀武群雄服,壹日回鑾萬國春。 獻周世宗
高崇文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號將軍。 雪席口占
崔峒
而今用武爾攻文,流輩幹時獨臥雲。 送賀蘭廣赴選
曹鄴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題山居
4.形容女子愛武的成語文武雙全
英雄無用武之地
文武兼備
武不善作
漢武托孤
才兼文武
武藝超群
文武兼資
文武兼濟
武人不惜死
止戈為武
蘇武牧羊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兵藏武庫,馬入華山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文武之道,壹張壹弛
我武惟揚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
威武不能屈
武爵武任
赳赳武夫
文武之道
文武全才
用武之地
十八般武藝
文武差事
武昌剩竹
壹十八般武藝
壹元大武
神武掛冠
止戈之武
無用武之地
繩厥祖武
兼資文武
繩其祖武
武斷鄉曲
踵武前賢
威武不屈
不文不武
較武論文
窮兵黷武
文治武功
文恬武嬉
緯武經文
文韜武略
偃武修文
耀武揚威
整軍經武
奮武揚威
橫搶武奪
能文能武
文經武緯
弄文輕武
威武雄壯
秦皇漢武
謀臣武將
棄文就武
出文入武
5.描寫女子有才華的詩句有哪些1、未若柳絮因風起。——南北朝謝靈運《詠雪聯句》
譯文: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韞傑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2、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唐 杜甫《杜甫贊卓文君》
譯文:她的氣質如同蘭花壹般,才華的氣息如同仙人壹般。
3、從來才女果誰儔,錯玉編珠萬斛舟。自言人比黃花瘦,可似黃花奈晚秋。——現代張嫻婧《讀李易安〈漱玉集〉》
譯文:從來才女相比到底是誰,晁錯玉編萬斛珠船。自己說人比黃花瘦,可以像黃花是晚秋。
4、萬裏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裏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
譯文:在萬裏橋畔住著壹位很有才華的歌妓,枇杷花環繞著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叢中,她閉門深居。像她那樣有才華的女子,在今天已經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領略文學高妙意境的人,總也有點不如她。
5、文姬胡笳班昭史,道韞柳絮清照詞。才女自古無嬌顏,花蕊夫人領雙絕。——現代黃炎培《花蕊》
譯文:蔡文姬彈著胡笳和班昭壹同載入史冊,謝道韞因為將雪比作柳絮和李清照的詞壹同被人記住。才女自古都沒有嬌羞的容顏,花蕊夫人獨樹壹幟。
6.武俠小說裏描寫女子劍術的句子誰知道雖然世人眼中的謫仙都是壹把青蓮劍打天下的,的確,他對敵也用不著其他的功夫,李白的劍道修為就已舉世難尋敵手,還因此有著‘劍仙’的尊稱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壹個盛大的朝代,特別是在開國後的壹百多年裏,萬象更新。
兩晉南北朝時期那種靡不振的文弱風氣被壹掃而光,整個社會充滿了蒸蒸日上、朝氣勃勃的陽剛之氣。唐代的文人們不但用筆來歌頌兵刀弓馬的軍旅生活,寫出了大量的邊塞詩篇,而且非常喜愛武藝,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是壹手握筆,壹手提劍。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15歲就喜愛擊劍,25歲仗劍遠遊,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36歲時還“學劍來山東”。他不僅劍術高明,而且善騎馬,能射箭。
唐代的民間武術在套路化、娛樂化的方向上又朝前邁進了壹大步,這突出地表現在劍術方面。唐代以前已經有了娛樂化的種種表現,如在戰國時已有叫蘭子的宋國人可以同時玩弄七支劍,其間總有五支在空中飛舞,有些像今天的雜技表演。
這種表演到東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張衡的《西京賦》裏有對邊走繩索,邊做這種拋劍表演的生動描寫。
到了唐代,持劍舞蹈成為壹種社會風氣,友人宴飲時也舞劍助興,如大詩人李白每至酒酣耳熱之際便拔劍起舞“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玉壺吟》)“萬裏橫歌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的劍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他“起舞拂長劍”時,便“四座皆揚眉”。就是體弱多病的杜甫,在年輕時也曾“把臂開樽飲我酒,酒酣擊劍蛟龍吼。”
(《相從行贈嚴二別駕》)唐代這種表演性劍術到達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精通劍術的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劍術家就是裴將軍,劍壹到他的手中,就像有了生命。《獨異誌》中對他的劍術有生動的描寫,裴將軍的劍術、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在唐代被人們稱為“三絕”。
我們應當看到裴將軍的劍術與實戰已經有了相當的距離,帶有明顯的娛樂化、藝術化特征,所以能夠吸引數千人。劍術與藝術的進壹步結合便是劍舞,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化的劍術套路表演。
唐代的劍舞已經達到極高的水平,大詩人杜甫看了著名的公孫大娘的舞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過了50年後,在看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表演時不禁回首當年,記憶猶新,寫下了千古名篇《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使我們今天似乎還能看到公孫大娘的劍舞如雷霆震怒,蛟龍出水,觀眾驚訝失色的生動情景。杜甫說,大書法家張旭就是因為常去觀看公孫大娘的劍舞而收到啟發,草書大為長進。
公孫大娘的劍舞因為是舞蹈,需要高度的藝術化加工,自然與軍事武藝完全不同,就是斐將軍的劍術也與實際的作戰技術有較大的差距,這與後來緊緊扣住攻 防格鬥為主題發展起來的武術套路有明顯的區別,這說明唐代的套路武術還不成熟。但是武術,尤其是套路武術,需要極為豐富的動作素材,唐代舞蹈的高度發達,特別是武舞達到壹個高峰,為後來武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今天的世界武術錦標賽設置的20個武術套路項目中,便有男子劍術、男子太極劍、女子劍術、女子太極劍四個套路項目是練劍的,占了全部套路項目的五分之壹,劍術講究“瀟灑飄逸、吞吐自如、劍法清晰、剛柔相濟”。國際武聯從世界錦標賽的項目中向國際奧委會推薦8個武術套路個人項目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其中便有女子劍術(另七個推薦項目為男子長拳、男子南拳、男子刀術、男子棍術、女子長拳、女子太極拳、女子槍術)。
在起源於唐代傳奇的中國武俠小說中,劍這種兵器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壹直是兵器中的王者,符合了劍在中國古代社會的地位,風起於民國年間的舊派武俠小說中出現了很多能飛劍誅敵的劍仙和仗劍江湖的劍客,起源於五十年代香港的新派武俠小說的幾位大師也十分鐘愛於劍,下面談談長青眼中的武俠小說中九大著名劍客: 壹:越女 越女即金庸短篇作品《越女劍》中的越女阿青,因《劍俠傳》中稱她是來自趙國的,所以也叫趙處女。她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年代最早最著名的壹位劍術大家,《吳越春秋》中記載她回答越王“夫劍之道如之何?”的問題時說“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
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
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
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
斯道者,壹人當百,百人當萬。”這是壹段非常精彩的劍術綜論,說出了最上乘武學的道理,無怪越王贊道“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金庸在《越女劍》中對越女的劍術也有精彩描寫,越國的劍士只學到了越女的壹絲壹忽的劍法影子,便成為了天下無敵的武士,則越女劍法之高,已無需任何贅言。越女在中國劍術史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到了後世,越女劍法成為了劍法中的壹大宗,義守襄陽的大俠郭靖便精於此劍術,越女可說是開創了劍術天地的 壹代宗師,長青列她為第壹劍客。
二:獨孤求敗。
7.關於對女子的描寫身著淡粉衣裙,長及曳地,細腰以雲帶約束,更顯出不盈壹握,發間壹支七寶珊瑚簪,映得面若芙蓉。
面容艷麗無比,壹雙鳳眼媚意天成,卻又凜然生威,壹頭青絲梳成華髻,繁麗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瑩亮如雪,星星點點在發間閃爍,蓮花移步來到殿前,柔柔俯身,甩帕臣女離殤珞給皇上請安,皇上萬福。 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
低垂鬢發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花容月貌出水芙蓉。上前,行禮 玉手輕挑銀弦,雙手在古琴上撥動著,聲音宛然動聽,有節奏,宛如天籟之音,過了許久,結束了這首曲子的彈奏,緩緩站起 細致烏黑的長發,常常披於雙肩之上,略顯柔美,有時松散的數著長發,顯出壹種別樣的風采,突然由成熟變得可愛,讓人新生喜愛憐惜之情,潔白的皮膚猶如剛剝殼的雞蛋,大大的眼睛壹閃壹閃仿佛會說話,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白色,更顯分明,壹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壹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著了壹身深蘭色織錦的長裙,裙裾上繡著潔白的點點梅花,用壹條白色織錦腰帶將那不堪壹握的纖纖楚腰束住.將烏黑的秀發綰成如意髻,僅插了壹梅花白玉簪.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對鏡梳洗.臉上薄施粉黛,壹身淺藍色挑絲雙窠雲雁的宮裝,頭上斜簪壹朵新摘的白梅,除此之外只挽壹支碧玉玲瓏簪,綴下細細的銀絲串珠流蘇.邁著蓮步 換上壹淡粉色的長裙,上配壹件素淡的白紗衣,亦是標準的秀女妝,極為淡雅的裝束,風吹過,稍顯單薄,也含有壹絲悲涼 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嬌媚無骨入艷三分。
青螺眉黛長,棄了珠花流蘇,三千青絲僅用壹支雕工細致的梅簪綰起,淡上鉛華。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淳濃染春煙,有壹股巫山雲霧般的靈氣。
聽聞殿內宣自己入殿,立刻收斂裙擺蓮步輕移 皇上: 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壹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絳,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雖怒時而若笑,即視而有情。肌膚上隱隱有光澤流動,眼睛裏閃動著壹千種琉璃的光芒。
容貌如畫,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這種容貌,這種風儀,根本就已經超越了壹切人類的美麗。就算是隨便穿件袍子,覺得就算是仙人,也絕對不會比他更美。
這種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態,竟是已不能用言詞來形容。 俊美絕倫,臉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臉俊美異常。
外表看起來好象放蕩不拘,但眼裏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壹頭烏黑茂密的頭發被金冠高高挽起,壹雙劍眉下卻是壹對細長的桃花眼,充滿了多情,讓人壹不小心就會淪陷進去。
高挺的鼻子,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另人目眩的笑容。 早早散了朝,退下龍袍換上了潔凈而明朗的白色錦服,內松外緊十分合身,發絲用上好的無暇玉冠了起來。
眼睛很漂亮,深邃幽藍如深夜的大海,冰冷寒冽也應該如深夜的大海。鼻若懸梁,唇若塗丹,膚如凝脂。
都道是煙暖杏園,花正發,雪飄香,江草綠,柳絲長。這些日子以來封妃之事鬧得我著實頭痛,批完了折子,便著了小路子陪我去禦花園散散心,初春時節,柳絮飄飛,黑底繡金龍的綢袍上亦沾了幾朵,隨手拂去] (江南的雨季又不約而至了,壹如那江南的女子般,溫柔而多情。
負手立於船頭,壹襲月白色繡金龍的袍子倒也襯得人有了點詩意,小路子於身後為我打傘,耳畔依稀飄來裊裊的歌聲,聞言轉頭,微微挑眉)這歌聲……(略略沈思)走,去看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春秋詩經(“國風”中的壹首)周南 關雎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漢 漢樂府 上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維 相思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 題都城南莊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 元稹 離思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知。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 杜牧 贈別(二首)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 李商隱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