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難得糊塗。下壹句是:誠信為本,吃虧是福!
1、大智若愚:出自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2、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
擴展資料
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壹個成語,讀音是dà zhì ruò yú,意思是因為有德,不去計較而已。
翻譯:
才智出眾的人表面看來好像愚笨,但是才智出眾,不顯露出來。
出自《老子》《周訓》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難得糊塗
翻譯:
難得糊塗,指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清朝乾隆年間鄭板橋傳世的名言,乃是他為官之道與人生之路的自況。後人感慨這“難得糊塗”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橫幅的形式掛於家中,作為每每處世的警言。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鄭板橋受莒州知州之邀遊歷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時,得當地王員外大宴款待,員外久聞板橋大名,並渴望得到其墨寶,就用當地名吃“糊塗菜”招待板橋。
鄭板橋品嘗湖塗菜後,贊不絕口,就問王員外這些菜的名字,員外答:“我們當地叫糊塗菜。”員外見板橋正在興頭,就請板橋題字。
板橋早察其意,還是欣然提筆寫下四個大字:乾隆年後,鄭板橋所寫的“難得糊塗”四個字竟象傳單那樣被制成各種禮品或是拓片或是作為像章推銷,由此也引起人們對這位玩世不恭的鄭板橋先生更增添了壹層興味。
對“難得糊塗”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釋,由此而順延到對“難得糊塗”四個字的思維定勢和價值取向,可是鑒於作者當時沒有明確自己的意向,因而現時會產生出相異的認識。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難得糊塗
百度百科--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