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歷屆天津高考文言文

歷屆天津高考文言文

1. 求歷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題

這裏是06、07、09、10的題,答案在每壹年的後面,我很抱歉沒能找全2010年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壹文,回答9~11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9.下面選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質:詢問C.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 湯:熱水10.下面選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壹項是A.余幼時即嗜學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C.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 D.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1.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準確的壹項是A.選文開篇即點出作者“家貧”和“嗜學”的矛盾處境,由此引出求學的艱難。B.選文將富家子弟的奢華和作者的貧寒加以對比,表現了作者求學意誌的堅定。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自己成長之路的曲折與艱辛。D.作者通過現身說法表明: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讀書的必備條件。

閱讀文言文,回答14~16題。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誌①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④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①誌:誌趣、心意。

②峨峨:高聳的樣子。③洋洋:寬廣的樣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分)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譯文: 16.“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合文意,談談妳對“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長 (2)好 (2分。每空1分)15.妳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

(2分。意思對即可)16.“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閱讀《唐雎不辱使命》壹文的節選文字,回答9-11題。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對下列選文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 易:交換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樣子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謝:感謝10.下列句子中表達反問語氣的壹項是A.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C. 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D. 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鬥爭的過程,以及鬥爭的結局。

B.選文第壹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鬥爭的最 *** 部分。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得正氣凜然、不畏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題。

楚莊王欲伐陳,。

2. 2017天津高考語文背誦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大綱必背古詩詞篇目高中14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遊》、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範仲淹《嶽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嶽》、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範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遊《遊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3. 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分值的判定及答題套路有哪些

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15分)[文言文閱讀] 8~12,單選 四、(21分) 13題,文言文翻譯,8分 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先做最後壹道選擇題(往往落足在對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對全文有壹個整體的把握後再做其余三道題。

帶著什麽人?做了什麽事?結果怎樣?為什麽?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註意文段後的註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

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2017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 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語序句式斷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①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斷句式; “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 “為……所……”“受……於……”“見……於……”等被動句式; ②倒裝句的語序最值得註意。

③其他的壹些固定格式。 “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例: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文言文閱讀答題套路:語序句式斷句法例子 1、子墨子曰:“萬事莫貴於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壹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

故曰,萬事莫貴於義也。” 2、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4. 2007年天津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

參考譯文

傳聞不可以不考察,由於多次流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獼猴,獼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大了。這是愚人犯大錯誤的原因。

聽到了如果能仔細考察,就有好處;聽到了如果不仔細考察,不如不聽。齊桓公從鮑叔牙那裏了解了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裏了解了孫叔敖,並仔細考察了他們,因此國家在諸侯中稱霸。吳王從太宰嚭那裏了解越王勾踐,智伯從張武那裏了解趙襄子,沒有考察(就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也送了命。

凡是聽到傳聞,必須仔細選擇,對於人都必須按照情理來檢驗。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樂正夔只有壹只腳,真的嗎?”孔子說:“從前舜想把音樂傳授給天下老百姓並教化他們,就讓重黎從民間舉薦了夔而且任用了他,舜把他任命為樂正。夔於是確定了六律,使五聲諧和,用來調和陰陽之氣,因而天下歸順。重黎還想多找些象夔這樣的人,舜說:‘音樂是天地間的精華,國家治亂的關鍵。所以只有聖人才能使音樂和諧,而和諧是音樂的根本。夔能讓音律調和,從而使天下安定,象夔這樣的人壹個就夠了。’所以說‘壹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壹只足’。”宋國姓丁的人,家裏沒有水井,因而需要出門去打水,經常派壹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壹個人。”有人聽了就去傳播這件事說:“丁家挖井挖到了壹個人。”都城的人人談論這件事,以至傳播這件事到了宋君那裏。宋君派人向姓丁的詢問這件事,姓丁的答道,“(額外)得到壹個人使用,並非從井內挖到了壹個活人。”象這樣獲取見聞,不如沒有見聞。子夏到晉國去,經過衛國,有個讀史書的人說:“晉軍三豕過黃河。”子夏說:“不對,是己亥日過黃河。古文‘己’字與‘三’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形相似。”到了晉國探問這件事,果然是說,晉國軍隊在己亥那天渡過黃河。

言辭有很多似乎錯誤卻是正確的,有很多似乎正確卻是錯誤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辯清楚,這是聖人要慎重對待的問題。既然這樣,那麽靠什麽方法做到慎重呢?遵循事物的規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考察聽到的傳聞,就可以了解真實的情況了。

5. 求歷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題

這裏是06、07、09、10的題,答案在每壹年的後面,我很抱歉沒能找全2010年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壹文,回答9~11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9.下面選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質:詢問C.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 湯:熱水10.下面選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壹項是A.余幼時即嗜學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C.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 D.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1.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準確的壹項是A.選文開篇即點出作者“家貧”和“嗜學”的矛盾處境,由此引出求學的艱難。B.選文將富家子弟的奢華和作者的貧寒加以對比,表現了作者求學意誌的堅定。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自己成長之路的曲折與艱辛。D.作者通過現身說法表明: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讀書的必備條件。

閱讀文言文,回答14~16題。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誌①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④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①誌:誌趣、心意。

②峨峨:高聳的樣子。③洋洋:寬廣的樣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分)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譯文: 16.“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合文意,談談妳對“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長 (2)好 (2分。每空1分)15.妳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

(2分。意思對即可)16.“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閱讀《唐雎不辱使命》壹文的節選文字,回答9-11題。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裏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對下列選文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A.寡人以五百裏之地易安陵 易:交換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樣子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謝:感謝10.下列句子中表達反問語氣的壹項是A.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C. 雖千裏不敢易也,豈直五百裏哉D. 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鬥爭的過程,以及鬥爭的結局。

B.選文第壹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鬥爭的最 *** 部分。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得正氣凜然、不畏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

6. 天津語文高考重點背誦詩句

分給我吧: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裏館》) 8.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9.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 11.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13.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15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16.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卻下水精簾, 玲瓏望秋月. (李白:〈玉階怨〉) 18.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 壹尊還酹江月。 (蘇軾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20.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21.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 )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裏館》) 23.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劉禹錫:《望洞庭》) 風飄荷葉 月亮,多麽美麗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們無不愛月、賞月、詠月。中國詩歌史上究竟有多少詠月詩作,如同“明月幾時有”壹般令人難以作答。

不過,有壹點可以確定,那便是自古詠月詩人多,詠月詩更多。“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詩經·齊風·雞鳴》),“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見《詩經·陳風·月出》),這些都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詠月詩句。

從詠月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別名、代稱。最常見的有——月子:“月子纖纖雲裏見,吳江不盡莫湖來”(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別家六見月牙新,萬裏風霜老病身”(金·張澄:《和林秋日感懷寄張丈禦史》) ;月魄:“日輪駐霜戈,月魄懸雕弓”(唐·高適:《塞下曲》);月輪:“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唐·王昌齡:《春宮怨》);月桂:“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南朝·陳·張正見:《薄帷鑒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應在吾家紫石屏”(宋·歐陽修:《中秋不見月問客》),等等。

詠月詩,大都著意描繪月亮的形狀。在詩人們的筆下,新月是彎彎的,其形如玉鉤:“玉鉤斜傍畫檐生,雲匣初開壹寸明”(唐·趙嘏:《新月》),“夜來江上如鉤月,時有驚魚擲浪聲”(唐·崔道融:《秋霽》);其狀如彎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樣像女子的眉毛:“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而滿月則是圓圓的,李白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盤”、“瑤臺鏡”狀寫月圓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潔;蘇軾的“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中秋月》),也是用玉盤比喻月亮,描繪頗為形象具體。

月亮皎潔明亮,這在詠月詩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句“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雜詩》),著壹 “素”字,直寫月之皎潔明亮。

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白石灘》),“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裏館》),李白的詩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月夜與客飲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潔明亮。詠月詩中也有不少是借助於比喻、映襯手法描繪月之皎潔明亮的。

南朝梁簡文帝蕭綱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納涼》),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李益的“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聞笛》),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潔。趙嘏的“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樓感懷》),這是以清澈的江水與皎潔的月光相互映襯,突出月明。

北朝詩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關沙”(《舟中望月》),這是以雪的潔白、沙的反光映襯月光的皎潔明亮。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蕎麥花白如雪來襯托月光的皎潔明亮,別有壹番韻致。

壹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詩人們的筆下,不同季節的月則分別與不同的物象連在壹起。

春月,往往與梨花等物象、與青春的氣息連在壹起:“壹樹梨花壹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唐·無名氏:《雜詩》);“日暮歸來春困重,秋千閑在月明中”(元·貢性之:《暮春》。

7. 天津高考語文的各題類型及其分值

根據2013年天津高考試卷 可以分析出有七道大題第壹大題 為選擇題 包括 拼音 錯別字選擇 近義詞辨析填入句子 病句 和 標點符號正確性 5道選擇題 ***15分第二大題 給壹篇文章 ,回答3道選擇題,***9分第三大題 文言文 4道選擇題 ***12分第四大題 文言文翻譯 ***8分 和 8分古詩鑒賞類 和5分默寫第五大題 閱讀題 ***21分 第六大題 語言綜合運用 12分 第七大題 作文 60分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揚海零為您答疑解惑如果本題有什麽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采納,手機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采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祝學習進步。

8. 2018年天津高考語文使用全國卷嗎

卷1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河北山西陜西(語文及綜合)湖北(綜合)江西(綜合)湖南(綜合)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語文數學英語)、山東(英語)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語文數學英語綜合)、湖北(語文數學英語)、廣東、陜西(英語、數學)、福建、安徽、山東(綜合)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課標壹卷省份:山東(語文,數學)卷2貴州甘肅青海西藏黑龍江吉林寧夏內蒙古新疆雲南遼寧(綜合)海南(語文數學英語)2015年增加省份:遼寧(語文數學英語)卷3在2015年甲卷(全國Ⅱ卷)、乙卷(全國Ⅰ卷)的基礎上,新增丙卷(全國Ⅲ卷)。

丙卷與甲卷(全國II卷)在試卷結構上相同、難度相當。2016年,重慶和四川、廣西、陜西考生將使用丙卷。

其他省份還保持原來的甲卷(全國II卷)與乙卷(全國I卷)使用情況不變。其中,重慶、廣西、陜西所有科目均用全國新課標卷Ⅲ,四川僅限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課標卷Ⅲ。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