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壹首帝王詩,雖然只有三句,後世卻無人能超越

史上最氣勢磅礴的壹首帝王詩,雖然只有三句,後世卻無人能超越

提到中國歷史上的帝王詩人,我想,很多網友立刻就會想到南唐後主李煜。作為「 ”千古詞帝”,李煜在國破家亡淪為宋人囚徒之後所作的詞,幾乎首首都是經典,幾乎首首都讓人感慨萬千,終身難忘。無論再過多少年,李煜都是壹個不會被人忽視的文化名人。 然而,作為壹位帝王,李煜終究是壹個失敗者。他的才華,他的多情,他的詞作不僅沒有讓國家走向強大,反而還讓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在遭受各種羞辱後悲慘死去。自古,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李煜和李煜的詞作成了這句話最好的反面證明。 而另壹位開國帝王的壹首詩作,卻很有遠見地指出了這個道理,氣勢磅礴,發人深省,後世幾乎無人能超越。這位帝王就是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而這首詩就是著名的《大風歌》。全詩只有三句: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之初,他自己的壹些部隊和部署卻伺機叛亂,使得他心中「 ”天下壹統”的夢想不斷遭受考驗。作為大漢王朝的開拓者,劉邦此時對治國能臣的渴望可以說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在這些伺機叛亂的隊伍中,淮南王英布勇猛善戰,實力最強。然而,最後卻還是敗在劉邦手下,而且死得很窩囊。自古「 ”成王敗寇”,這首《大風歌》就是劉邦在平定英布叛亂後,順道回自己的家鄉沛縣,與鄉親壹面酒酣沈醉,壹面擊築而歌時所作。 這首詩歌雖然只有三句,甚至很多人認為它並不算是壹首真正意義上的詩歌,但是,這並不妨礙它是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詩中最大氣磅礴,最氣勢恢宏的壹首詩。整首詩表面上壹片躊躇滿誌的歡欣,其實背後卻隱藏著不易覺察的悲哀和憂慮。 如果說項羽的《垓下歌》表現的是失敗者的悲哀,那麽這首《大風歌》其實這表現的則是勝利者的悲哀。作為壹個開疆拓土的帝王,劉邦得意而不忘形,以壹個醒者的目思考國家的未來: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對於能否守住它,此時的劉邦是充滿憂慮的。 「 ”大風起兮雲飛揚”,詩作壹開篇就包舉宇內,氣象不凡,也預示著群雄競逐,天下紛亂的情狀。而他,正是這個亂世競逐中的王者,所以次句中的「 ”威加海內”也是順理成章的。然而,這個結果其實充滿了偶然性,這壹點劉邦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 曾經他是壹個默默無聞的小小的亭長,最後,卻憑借雙手獲得了天下,就像壹個身無分文的乞丐,壹夜之間成為富甲天下的巨富。這件事本身就充滿神奇,不可思議,所以第二句中「 ”歸故鄉”對他來說意味深長,既是宣威於四海,又有衣錦還鄉之意。 所以,在接下來的第三句中「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在詩中突然透露出對前途未蔔的焦慮和憂慮,就可以理解了。作為壹位開國帝王,劉邦無疑算得上是壹位英雄,而英雄心裏永遠都是江山,是對千秋萬代的責任。 所以,劉邦對能否有人來保衛著泱泱大漢天下,感到了深深憂慮。「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既是疑問又是希冀。對此,他自己不能得到回答,他感到深深的悵惘。據史書記載,劉邦邊唱邊舞,不禁「 ”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中國歷史幾千年,能夠寫詩作詞文武兼備的帝王不少,文壇上留下的帝王詩也不少。然而,在劉邦以後,卻沒有哪壹個人能像他那樣有如此胸襟和遠見。壹首《大風歌》盡顯其帝王風範,從這個角度而言,即使被稱為「 ”千古詞帝”的李煜也無法超越。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