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江上吟李白古詩的意思是什麽?

江上吟李白古詩的意思是什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賞析這是壹首即景抒懷之作。詩中表現了作者對功名富貴的蔑視,對屈原詞賦的推崇以及對自己詩歌才華的自負,顯露出傲岸放達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誌趣。

首四句以誇張手法描寫江上載妓攜酒、聽歌行樂的場景。詩人所乘之船、所用之槳均是由名貴而珍奇的木料制成,船的兩頭坐著吹奏簫笛的歌妓,詩人滿斟美酒,聽歌笑樂,豪興大發,任憑蘭舟在江中隨意飄蕩。詩人用華麗的辭藻、誇飾的描繪,營造出壹種世間難有的絕塵氛圍,突出了自己放浪形骸、酣暢恣肆的情態,表達了渴望超越紛濁現實,進入自由美好世界的強烈願望。

“仙人有待”兩句承上,結合當地的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寫詩人飄然欲去求仙和擺脫功名富貴的出世心情,是對江上泛舟行樂的肯定和贊揚。詩人泛舟江上,逍遙快樂,似乎只等著騎上黃鶴便可成仙;陶然忘機,有如海邊的人正與白鷗遊玩。“黃鶴”、“白鷗”兩個意象,正是詩人此際徜徉逍遙、振衣欲舉心境的外化。“屈平詞賦”兩句啟下,表達對理想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屈原的煌煌詞賦如日月高懸,輝耀千古,而楚王豪華的樓臺亭閣卻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壹片荒丘。詩人俯仰宇宙,縱觀古今,將屈原和楚王作為兩種人生典型加以鮮明的對比,揭示出功名富貴不能長在而文章大業方可流傳不朽這壹歷史規律。

結尾四句,從正反兩方面對“屈平詞賦”壹聯作進壹步的深化和發揮。“興酣”兩句承屈平詞賦來說,回應開篇的江上泛舟,表達了想要以詞章不朽的強烈願望。詩人詩興濃烈,落筆之際氣勢磅礴,雄健無敵,可以撼動山嶽;詩成後傲然卓立,闊大的胸襟可以淩駕江海之上。兩句風格雄健豪邁,表現了作者對自己文學才能的高度自信,活畫出詩人興會飈舉,飲酒賦詩時的氣吞山河、傲岸不群的神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結尾兩句承楚王臺榭來說,把詩人激昂放曠的“笑傲”情態進壹步具體化、形象化。詩人從反面著筆,以漢水西流這壹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作喻,來說明功名富貴不能長在,加強了否定的力度,其中包含著對現實社會的尖銳嘲諷和決然蔑棄,表現了詩人藐視統治者及其權勢富貴的兀傲精神。

全詩感情激揚,形象鮮明,氣勢豪邁。尤其是“屈平詞賦”壹聯,研煉精工,警策動人,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在結構上,此詩首四句記事,中四句用典,尾四句抒慨,章法錯落,獨具匠心。清人王琦說:“似此章法,雖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慘淡經營,恐非鬥酒百篇時所能構耳”(《李太白全集》卷七註)。在思想上,詩人壹方面蔑棄功名富貴,想象屈原那樣以詞章不朽,但開篇四句所描繪的玉簫金管、載妓攜酒的生活,不正是功名富貴中人所迷戀的嗎?反映出了李白思想中很有個性特點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