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新詩內部的三次調整是

新詩內部的三次調整是

壹、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 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

黃遵憲 局限在傳統詩歌範圍內,其調整與改良止步於對宋詩派的摹仿。

2.胡適對新詩的理論倡導

1)“作詩如作文”

語言形式與思維方式“散文化”:打破詩的格律,以白話寫詩。對傳統有組織的反叛。

2)“詩的經驗主義”

“有我”與“有人”的“言之有物”。

強調主體的性情與見解,與平民的溝通交流。“平民化”啟蒙主義在詩歌觀念上的反映。

3.“《學衡》派”:反對詩體的解放

“新材料與舊格律”結合的理想。對“詩界革命”的呼應。

二、“嘗試”中的新詩———早期白話詩

1.新詩陣營的發展

①陣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國》《星期評論》《學燈》《覺悟》

②作者:胡適、劉半農、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詩》月刊 第壹個新詩刊物, 1922“中國新詩社”,葉紹鈞、劉延陵、朱自清。

2.胡適《嘗試集》

《嘗試集》在新詩史上的地位、意義:《嘗試集》是新詩史上第壹部詩集,它標示壹個新的詩歌時代的到來。其在內容上反映了新的時代主題,形式上有自由詩體,但許多作品未脫盡舊詩痕跡,所以它是壹部過渡性作品,承上啟下。

《壹顆星兒》《“威權”》《壹顆遭劫的星》具備現漢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

3.早期白話詩特征

1)作品

沈尹默 《三弦》《月夜》

俞平伯 《冬夜》舊文學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舊格律的影響與歐化的文法。

周作人 《小河》打破舊鐐銬的“歐化”詩風。

朱自清 《毀滅》追求“平常”的傾向。

2)特征

兩類形態:白描手法如客觀寫實摹寫生活場景和自然景物托物寄興,表現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形式上,散文化的傾向,平實風格。歌謠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周作人、劉半農、沈尹默。

三、“開壹代詩風”的新詩創作

新詩內部的結構性調整。

1.創造社詩人的理論和創作

1)成仿吾 《詩的防禦戰》抨擊早期白話詩的理性色彩,強調詩的抒情本質。

2)郭沫若 《論詩三劄》詩的本質專在抒情,詩=(直覺+情調+想象)+(適當的文字)

3)《女神》對新詩發展的貢獻 “詩體解放”的極致,“五四”精神的充分體現;詩的抒情本質和個性化的發揮,奇特大膽的想象,重視詩歌本身的藝術規律。

2.湖畔詩人:歷史青春期的特色

湖畔詩人:指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和應修人,他們因1922年出版《湖畔》合集而得名,同年汪靜

之出版了《蕙的風》,之後他們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集》。他們寫作湖畔詩時正是“五四”的高潮時期,他們是“五四”的產兒,他們的作品主要是寫愛情詩和自然景物詩,如應修人的《妹妹妳是水》、汪靜之的《蕙的風》。

1922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湖畔》

1922 汪靜之  《蕙的風》

1923 汪靜之、馮雪峰、潘漠華、應修人 《春的歌集》

應修人《妹妹妳是水》、汪靜之《伊底眼》

3.小詩體

小詩體:是指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冰心、宗白華、徐玉諾、何植三等人的短詩。它是受日本短歌、俳句和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壹般三五行為壹首,為即興詩,表現了詩人剎那間的情思,也寄寓著某種人生的哲理。它壹方面是詩人對詩歌形式的探索,另壹方面也是詩人對自己內心感 受的捕捉。

冰心 《繁星》《春水》  

宗白華 《流雲小詩》

4.馮至《昨日之歌》

魯迅說馮至是“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

1)藝術的節制

明凈的形象。激情外化為客觀物象或蘊涵於簡單敘述。《蛇》 

半格律體。整飭、有節度的美

2)哲理化詩情 沈思的調子,幽婉的風格。

3)敘事詩 《幃幔》《蠶馬》《吹簫人的故事》

四、新詩的“規範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

刊物陣地

主要詩人

《晨報副刊》“詩鐫”聞壹多、徐誌摩、朱湘、饒孟侃、楊世恩、孫大雨、劉夢葦

2.前期新月派的理論主張

1)新詩的自覺

“在新詩與舊詩之間建立壹架不可少的橋梁”,提出要寫“中國的新詩”;

把創作的重心從“非詩化”轉向“詩”自身,“使新詩成為詩”。

2)“理智節制情感”

“非個人化”傾向。針對早期新詩中濫用的直抒胸臆、極端感傷主義。受唯美主義主義影響,也與傳統抒情模式暗合。

這壹時期新詩的探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主觀情感客觀對象化,二是在詩歌中引入敘事成分。這兩種探索是對詩歌情感自然流露的抒情方式的壹種反撥。

3)新詩格律化

提出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征。

新月派的“新詩格律化”的基本要求是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這種詩歌要求對詩歌過於散漫的局面進行了有效的限制。

三美:聞壹多“新詩格律化”的主張,鼓吹詩的“三美”,即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指詩句音節和韻腳的和諧,強調有音尺,有平仄,有韻腳;建築美指詩的整體外形上應具有整齊規範之美,強調有節的勻稱, 有句的均齊;繪畫美強調指詩的詞藻要力求美麗、 富有色彩, 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

聞壹多

(1)思想內涵

壹方面,聞壹多的詩歌內容有的歌頌自然美景,有的贊美愛情,有的表達思鄉念國之情,後者最有影響和最具特色的作品。

另壹方面,是新月派內在矛盾的集中體現,尖銳的東西方文化沖突。《紅燭》《死水》中西文化沖突引起的內心矛盾與痛苦。東方主義文化觀和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現代感受復雜地交織。

(2)個性風格

矛盾的張力: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生活的寧靜於思想、心靈的不寧靜,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等等。  

《春光》自然的和諧與社會的不和諧。《心跳》生活的寧靜與心靈的不平靜。《妳莫怨我》言辭的灑脫與情感的偏執。

(3)沈郁的風格。《發現》郁結已久的火山爆發式的灼人的美。同時繁麗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唯美的傾向、刀斧之痕跡是其詩歌特點。

總體看,聞壹多的詩作不多,在強調其作品抒發的愛國主義感情具有積極向上力量的同時,人們更看重詩人在藝術形式上創造、實踐和探索,從詩歌史的角度評價他對新詩發展所做的貢獻。

《憶菊》、《死水》、《發現》

徐誌摩

《誌摩的詩》———《翡冷翠的壹夜》———《猛虎集》———《雲遊》

風格:徐誌摩熱烈的追求“愛”、“自由”與“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與他那活潑好動、瀟灑空靈的個性及不受羈絆的才華和諧地統壹,形成了徐誌摩詩特有的飛動飄逸的風格。因此有人說他的人與詩都是“古典理想的現代重構”。

特點:

1)徐誌摩式意象。他執著的追尋“從性靈深處來的詩句”。在詩裏真誠的表現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與獨特的個性,並外射於物象,追求主、客體內在神韻及外在形態之間的契合。《雪花的快樂》

《黃鸝》《為要尋找壹個明星》《落葉小唱》

2)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壹。

《雪花的快樂》以雪花為意象,“我”和“雪花”融而為

壹,直接歌唱我的心願。

徐誌摩在新詩史上的獨特貢獻:徐誌摩總在不拘壹格的不斷試驗與創造中追求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壹,以其美的藝術珍品提高著讀者的審美力。

《雪花的快樂》、《再別康橋》、《薩揚娜拉》

朱湘

《夏天》《草莽集》《石門集》

具有“東方的靜的美麗”的形象,“古典的與奢華的”美的風格。

《采蓮曲》《催妝曲》《搖籃歌》對形式美的探索,講究形式的完整與“文學的典則”。敘事詩創作。

《王嬌》《貓誥》。

五、“純詩”與早期象征派詩歌

1.“純詩”:詩歌觀念的變化

“純詩”:即純粹的詩歌,由穆木天的《譚詩—寄沫若的壹封信》提出。穆木於認為,詩人要有詩人的思維術,詩歌要有詩歌的邏輯學,與散文有純粹的分界線。

穆木天的“純詩”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壹是要表現人的內心世界;

二是要有暗示性和朦朧性(陌生化)。穆木天的“純詩”概念的提出, 意味著詩歌觀點在更深層次上發生了變化。

早期象征派

將“詩的貴族化”發展到極端。東西方詩歌“溝通”理想。其詩歌觀念和表現的“內轉”是受西方象征派詩人的影響,也是向傳統詩詞的靠攏。

2.李金發

《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與兇年》

李金發的詩歌特點:

內容上:

多是傷春悲秋,哀風嘆雨,充滿消極厭世,抑郁淒涼的愁苦情緒和頹廢色彩。

表現手法上:

(1)大量運用象征、暗示、通感、隱喻、聯想等手法,表現人的內心感覺,重視讀者在欣賞過程中的能動作用。營造出具有朦朧和神秘色彩的氛圍和情境。

(2)“遠取譬”與“省略法”的思維、構思和表現手法。

(3)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新關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自覺的運用文言詞語。

《棄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