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凱風》?詩經·先秦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2.《蓼莪》?詩經·先秦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3.《別老母》?黃景仁·清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4.《慈烏夜啼》?白居易·唐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5.《母別子》?白居易·唐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1.《凱風》
年代:?先秦?作者:?詩經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1]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註釋:
劬:音渠。劬勞:操勞
薪:喻母
爰:音元,何處
[1]:音兼關,鳥鳴
譯文?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酸棗小樹苗。樹苗長得茁又壯,母親養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棗樹長成柴。母親賢惠又慈祥,我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就在浚城墻外邊。養育兒女七個人,母親養育多辛勞。
清脆婉轉黃鳥叫,清脆婉轉似歌唱。養育兒女七個人,無誰能安母親心。
賞析?
邶國原本是商紂王之子武庚的封國,後來並入衛國。邶國在朝歌地區,今河南淇縣壹帶。朝歌原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滅殷、占領朝歌後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東部是鄘、南部是衛。邶風是邶國的風土之音,也就是漢族民間歌謠。“風”用曲折、機巧的方法來進行勸諫,能起諷刺和教化作用。詩歌的作者是壹般老百姓,因年代久遠和幾經多人口頭傳誦,已難以考證。母愛是人的天性,母愛是無法磨滅和改變的親情。歌頌、贊美母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例如唐代孟郊的《遊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同心聲。《凱風》以旁襯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母親辛勞地養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於長年操勞,母親的身軀如同酸棗枝條隨風彎曲,腰已彎、背已駝。而且到了老年,雖然有七個子女,卻無人盡孝。這種反常的情況和悲劇的命運,不禁令人對母親寄予深切同情而對不孝子女予以譴責和鄙視。詩的末節以黃鶯的啼聲婉轉動聽來比喻、諷刺子女們嘴上說的比唱得好聽,然而實際上言行不壹或言而無信,或互相推諉而造成沒有壹人對母親盡孝,導致老母在晚年時孤苦伶仃,無所依靠。
《凱風》的另壹個藝術特色是運用詩經常見的反復重疊表現手法。“凱風自南”詩句的重復,著重強調母愛就像南方吹來的和暖春風,把酸棗“嫩枝條”吹變成“粗枝條”,象征著母親把子女由幼年撫養到壯年、長大成人。另也重復“有子七人”的詩句,意在突顯以養育子女之眾多來表現母親的長年辛勞程度。令人讀後印象深刻、心靈震撼,更加感悟應該如何做人。
2.《蓼莪》
年代:?先秦?作者:?詩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3.《別老母》
年代:?清?作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4.《慈烏夜啼》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5.《母別子》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母別子,
子別母,
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
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
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
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
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
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
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
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
更有新人勝於汝。
註釋:不如林中烏與鵲①?母不失雛②雄伴雌
①烏與鵲:林中自由自在的鳥兒。②雛:小鳥。
《母別子》是《新樂府》五十首中的壹首。這兩句是寫將軍遺棄妻子,迫使母子別離時妻子說的話:我們母子生離死別,連林中鳥兒都不如;那些鳥兒母親不失兒女,丈夫陪伴妻子,過著恩恩愛愛、白頭到老的生活。淒婉哀怨,聲淚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