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草的重量和度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了度量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衡器的要求越來越高。東漢初年,木桿秤產生,成為後人創造秤的前提和基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法定計量的文明國家,無論是古代的計量精度、計量單位還是計量管理制度都是無與倫比的。到了唐宋時期,我國的衡器發展日趨成熟,計量單位由“兩銖、勞、粟”改為“兩錢、分、分、毫”。當時宋代掌管皇家貢品倉儲的官員劉,鑒於當時普通木秤的計量精度只能精確到“錢”,在1004至1007年間,首先創造發明了中國第壹臺木秤。經測量,桿重壹元(3.1.25g),長壹尺二寸(400mm),鉈重六分(1.875g)。第壹扣(初始毫),最小數量五分(1.5625g),最終數量(最大稱重)壹元半(4.69g);第二個按鈕(以美分為單位),最後壹個金額為壹美元(3.125g);第三個按鈕(最後壹個壹毛錢),最後金額五分(1.5625克)。這樣的稱重精度在世界稱重儀器發展史上是罕見的。這種秤設計精巧,結構合理,分度值(計量精度)為壹厘米,相當於今天的31.2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