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的詩歌風格
李白的創作風格是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 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征是沈郁頓挫,帶有悲慨的感情基調 白居易的創作風格,主要從他的詩歌主張來看,他註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註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時期最為著名的三位詩人。研究這三人的創作風格和身世遭遇有助於我們了解盛唐,中唐時期詩歌創作的基本面貌。 李白的創作風格和身世遭遇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盛唐詩歌的氣來,情來,神來在李白的詩歌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 *** 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實浩瀚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可以說:“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望天門山》是李白七絕佳作中的壹首。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在大自然懷抱和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悟及片刻情思,屬興到神會,壹揮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剎那的感覺,無窮的韻味,所表現出的是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性,人情,平易真切,極富生活情趣,有壹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 當然,僅僅憑借壹首《望天門山》是不足以說明李白的七絕之妙的。李白的七絕,以山水詩歌和送別詩為多。在這些詩歌中,有壹種與天地自然融為壹體的氣質,以其天真純樸的童心,與山水冥合。無論寫景言情,都有種壹氣流貫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山中問答》等2 。 李白不僅七絕的成就卓越,而且樂府和歌行體的作品也有不俗的成績。如樂府詩《蜀道難》,《行路難》等運用大膽的誇張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縱橫恣肆的文筆形成了磅礴的氣勢。李白將自己的浪漫氣質帶入樂府,使古題樂府詩歌獲得新的生命,把樂府詩歌創作推向無與倫比的高峰。而李白的歌行創作成就比樂府高3 。如《夢遊天姥吟留別》等作品,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變,達到了隨心所欲而變化莫測,搖曳多姿的境界。充分體現了盛唐詩歌氣來,情來而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壯大奇偉的陽剛之美。 綜觀李白詩歌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李白是個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壹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藝術個性也是獨壹無二的。 同時,我們對他的創作風格也有了壹定的了解。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鮮明的特點是,它往往是噴發式的,壹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湧而出,宛如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與噴發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他的詩歌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詩歌中的意象多為:大鵬,巨魚,長鯨,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壯美雄奇之物。這為其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詩歌語言風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4 。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修飾的詩,常呈現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茍同與世俗的高潔人格。 為什麽李白的創作風格是如此的浪漫飄逸又奔放奇逸?這就使我們要看看李白的身世遭遇5 :李白出身於壹個富有的,有文化教養的家庭。使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少年時代生長於蜀中。蜀中是道教氣氛濃郁的地方,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甚大。道教影響,幾乎伴隨他的壹生。大約18歲左右,他學習縱橫術。我認為,就是因為他青少年時代受到這些東西的影響,使他具有了狂傲飄逸灑脫的氣質。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始遊歷生活,並多次希求薦用,屢遭失敗。使他對朝廷充滿不滿與失望的情緒,但又關心國家大事,希望建功立業的心情並無減退。直到李光弼出征東南,他半道病還,病逝為止。 我認為,正是李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具有唐代詩人壹般的“濟蒼生”,“安社禝”的儒家用世思想,同時,道教思想貫穿他壹生。因此,他過於理想化的人生設計與失敗之間不停地來回,使他常陷於悲憤,不平,失望之中,又保持著自負,自信和豁達,昂揚的精神風貌。同時,又具有浪漫情懷和獨立不拘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