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徐誌摩生平事跡

徐誌摩生平事跡

徐誌摩,男,1897年出生於浙江海寧壹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壹座發電廠、壹個梅醬廠、壹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壹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巨子”。

1900年起入家塾讀書。

1907年,入硤石開智學堂就讀。?

1909年畢業,入杭州府中學堂(1913年改名為杭州壹中,歷經沿革為今日之杭州高級中學,與郁達夫、厲麟似是同學)。

1915年夏杭州壹中畢業後,考入上海滬江大學。10月29日與張君勱之妹張幼儀結婚後轉入上海浸信會學院學習。

1916年春,從上海浸信會學院退學。同年秋,轉入國立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法科預科。次年,北洋大學法科並入北京大學,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

1918年6月,拜梁啟超為師。

1918年8月赴美留學,入克拉克大學歷史系。

1919年9月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

1920年10月,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其間結識英國作家威爾斯,對文學興趣漸濃。

1922年3月,與張幼儀離婚,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同年10月回國。?

1923年3月,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在北京大學英文系任教。

1924年4月至5月,泰戈爾訪華,陪同在各地訪問;5月至7月,陪同到日本、香港訪問。8月,第壹本詩集《誌摩的詩》出版。12月,《現代評論》周刊在北京創刊,為主要撰稿人。

1925年3月,辭去北京大學教職。3至5月,與陸小曼赴歐旅遊。

1926年,應任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主持《晨報副刊.詩》;10月,與陸小曼結婚。

1927年春,參與籌辦新月書店。9月,第二本詩集《翡冷翠的壹夜》由新月書店出版。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

1928年2月,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0日,與聞壹多、饒孟侃、葉公超等創辦《新月》月刊。

1928年6月至10月,赴日、美、歐、印等地旅遊。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問世。

1929年,辭去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教職,兼任中華書局編輯。9月,應聘任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同年,兼中華書局、大東書局編輯

1930年底,先後辭去上海光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職。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

1931年1月,與陳夢家、方瑋德等創辦《詩刊》季刊。2月,任北京大學英文系教授。兼任北平女子大學教授。8月,詩集《猛虎集》出版。

1931年11月13日,從北平赴上海看望陸小曼,18日離開上海到南京,為趕到北京聽林徽因的壹個關於建築的講座,19日上午搭乘從南京到北平的“濟南號”郵機,到達濟南附近時飛機觸山失事,遇難身亡,時年34歲。

擴展資料:

徐誌摩是壹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壹時並有壹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面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資產階級作家。

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著的。作為新月派的壹個主要詩人,徐誌摩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壹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壹定的藝術技巧。

作為那個時代的人,徐誌摩做到了壹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壹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陸小曼的婚姻又參雜了太多的物質功利,他與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噓。

徐誌摩壹生為四位女性所困:張幼儀、林徽因、淩叔華和陸小曼。

徐誌摩與張幼儀系奉父命而結合,以仳縭告終。

與林徽因相見恨晚,是壹廂情願。

陸小曼則是乘虛而入造成了事實夫妻。

百度百科-徐誌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