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明月幾時有詩歌

明月幾時有詩歌

明月幾時有詩歌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壹、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

二、譯文

明月從什麽時候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謠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麽鍋憾吧為什麽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享這美好的月光。

此首詞的藝術特色

壹、意向隱喻

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詩人情思的形象。在文藝美學中,意象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與“象”兩部分恰恰是主觀與客觀的高度統壹,是主觀感情與客觀具象的完美統壹。在這首詞中,詞人對月情有獨鐘,月亮是蘇詞中的典型意象。

二、處世思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以超越現實的遙想進入虛幻世界,所展示的意象廣闊而深遠,超出壹般中秋詞“對月懷人”的意境,詞中對世事人生哲理的深徹感悟,激起了各個時代、各個類型讀者內心的***鳴。

三、用典密集

蘇軾《中秋月寄子由》有“嘗聞此宵月,萬裏同陰晴”句,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有同壹用意。這首詞作於熙寧九年中秋密州任上,通過望月懷人,創造美好境界以體現其襟抱,具有壹定的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