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古希臘文學同世界其它地區的文學壹樣是口頭文學,表現為史詩、神話傳說、寓言之類形式。其形成的時間很難稽考,目前確切可知的最早作品是源於荷馬時代的荷馬史詩,起初是零散的片斷,約在公元前9世紀或至遲在公元前8世紀大概由荷馬系統編成,完整的定本則出現在希臘字母文字發明以後的公元前6世紀。史詩包括《伊利亞特》與《奧德修記》兩部長詩,前者敘述亞該亞人聯軍遠征特洛耶的壹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由主人公阿喀琉斯的憤怒提出西方文學中的重要主題之壹——感情和理智的沖突。後者寫戰爭生還者奧德修返家路上的傳奇經歷。由於情節生動,文辭優美,倫理親切,史詩成為古希臘人世代最受歡迎、最有影響的文學作品。公元前8世紀末—7世紀初的彼奧提亞詩人赫西俄德的作品《神譜》與《工作與時日》也屬於史詩。《神譜》主要寫希臘諸神靈的家系,給相傳已久的眾多神祗編排了壹個整齊的系統。《工作與時日》則似壹部農書,以勸誡口吻講述壹年四季的農事,風格與浪漫的荷馬史詩截然不同,完全是現實生活的寫照。繼赫西俄德開創寫實之風後,希臘出現壹批寫實詩人,其作品感懷傷神,抒發心境,為古風時代新舊交替時期貴族們的心態留下了珍貴的記錄。這些詩歌的形式多樣,包括抒情詩、哀歌、短長格詩。除格式有所不同外,抒情詩用希臘特有的豎琴伴奏,哀歌以笛伴奏,短長格詩較自由,帶有嘲諷的味道。梭倫、提爾泰的政治詩,女詩人薩福的愛情詩是其中的佳作。由於古代書寫和閱讀材料的局限,瑯瑯上口、易於記憶的詩歌成為希臘文學創作形式的主流,即使是其文學發展的最高形式戲劇,也仍然以詩歌為語言表現形式。
公元前6世紀出現散文記事家,以文字記錄的故事與口頭故事相對映。他們的作品內容博雜,歷史、地理、風情、神話、傳說混合在壹起,但因天災人禍僅傳下來壹些只言片語。對後世很有影響的《伊索寓言》也可能是在這個時候編成的散文故事。
進入古典時代,希臘城邦的繁榮,民主制的發展,促進了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廣泛與經常地開展,尤其在雅典,節慶和賽事終年不斷。對古代人來說最能恰當地宣泄情懷的戲劇便應運而生。希臘人創造出悲劇和喜劇兩種形式。悲劇多取材於神話傳說,劇中人自然多半是半人半神的英雄人物。但由於劇作家賦予劇中人真正的人的情感,賦予人性的光明與陰暗的方面,力求表現人類同命運、邪惡、不公正所進行的頑強鬥爭,因此實際表現了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再加上優美、精練、富有哲理、帶有韻腳的臺詞,曲折生動的情節,往往產生震憾人心的藝術效果。
希臘悲劇產生於雅典狄奧尼修斯節的慶典活動。每年春季葡萄剛吐嫩芽、田野出現鮮花時,雅典人便要舉行盛大的迎接酒神狄奧尼修斯的與歌詠活動。行列中的合唱隊圍繞貢奉著獻給酒神的犧牲——山羊的祭壇載歌載舞,所唱歌曲為“山羊之歌”,是為希臘悲劇壹詞的原生義。另有壹說,合唱的人們身披羊皮演唱歌頌酒神的頌歌,並伴以手勢和舞蹈,於是產生了悲劇(山羊之歌)概念。當然起初這個詞並非意味後來真正意義的悲劇。由於合唱隊在演唱中要常有壹人出列指揮,同時頭戴面具,手舞足蹈地表演做相,嘴裏念著有關酒神的傳說,並不時與合唱隊員進行對話,這就出現了最初的演員和戲劇效果。據說第壹個發明這種表演方式的是梭倫的同代人泰斯皮斯。但真正確立悲劇為壹種文學藝術形式的是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4—456年),他為演出增加了第二位演員,創作了演員之間以及演員與合唱隊之間富有故事情節的對白,並為演員設計了道具、服裝、布景借以增加效果。他還常常親自充當自己悲劇中的演員、合唱隊長,直接從事表演實踐。壹般認為他是悲劇的真正創造者,有悲劇之父的美稱。
悲劇產生後先是在空地上演出,後來為了便於觀看又發展到壹處高臺之上,最後進壹步發展成半圓形劇場。標準的劇場都建在斜坡上,觀眾席象壹把打開的折扇,下面是壹個圓形的舞臺。自古典時代起,劇場就和體育場壹樣是希臘城市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悲劇產生後深受公民喜愛,雅典國家還大力推廣和鼓勵戲劇創作和演出,每年舉辦兩次戲劇節,每次上演三名作家各三部作品,由評委會選出兩名優勝者予以獎勵。在民主富有生氣的時期,雅典國家甚至還給觀劇的公民發放觀劇津貼,因此促成了悲劇的繁榮,成為戲劇的正劇。
悲劇的演員通常不超過三人,加上12—15名合唱隊員。在特殊情況下也有時用4名演員。合唱隊員主要作用是代替幕布,唱壹支歌則可能發生時間地點的變化。臺前的演員往往要同時演幾個角色,所有演員都是男性,女性角色由男性替代。演出中有面具和戲裝。
古希臘最著名的悲劇家除了埃斯庫羅斯外,還有索福克利斯(約公元前496—406年)與幼裏披底斯(約公元前485—406年)。埃斯庫羅斯***寫過70出劇,現存7出,著名的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頌揚抗拒命運、不畏強權、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他的《波斯人》壹劇則真實地描述了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人沖天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索福克利斯寫過130出劇,流傳下來也是7部。代表作《俄狄浦斯》寫主人公俄狄浦斯不願屈服於命運的安排,經歷了各種曲折,但仍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殺父娶母,在痛苦的煎熬中他刺瞎雙眼,至荒山野嶺受苦贖罪。幼裏披底斯據說***有93部作品,其名劇《美狄亞》描寫女主人公深愛自己的,丈夫,但丈夫卻有了新歡,拋棄了她和孩子。於是她由極愛轉為極恨,不僅殺死丈夫的新歡,且殺掉了她同丈夫所生的子女,實現了悲劇的結局。
在悲劇產生之後,雅典又衍生出壹種與悲劇相對的形式——喜劇。喜劇題材現實性強,多是政治諷刺或生活諷刺劇,可作史料使用。喜劇演員也不超過三人,合唱隊員為24人。希臘最傑出的喜劇作家是阿裏斯多芬(約公元前445—385年),公元前427年開始寫作,相傳著有44部劇本,現存11部,其中4部是否屬它尚有疑問。這是僅存的希臘喜劇的完整劇本。此外還有其它劇的片斷。11部劇包括《阿卡奈人》、《騎士》、《雲》等。他的作品政治傾向性強,直接批評壹些與之同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嘲弄政客與社會不公現象,是壹幅雅典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生活的風俗畫。其寫作風格自由奔放,融雅致、詼諧、辛辣為壹體,創造出適於舞臺表演、性格突出的表演形式。
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中心移至亞歷山大裏亞,專制的興起使文學家們失去了自我,文學作品貴族化,喪失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的氣息,註重描寫恬靜的田園,優雅的家庭及愛情故事,矯飾多於率真。這時最著名的劇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8—292年),著有105出喜劇,只有極少數流傳於世。此外被譽為牧歌之父的敘拉古詩人提奧克裏圖斯(約公元前310—240年)創作出美麗的田園詩。
四、建築和美術
建築和美術在希臘是緊密結合在壹起的,古代其它地區的情況也與此相同。愛琴文明時期的宮殿建築體現了古希臘人高度的建築藝術,但其同後世希臘文明極盛時期的聯系並不是清晰的。目前被視為希臘建築藝術的代表形式均出現於古風時代及其之後,主要體現在公***建築之上,如各種神廟,正方形或半圓形的、三面配有階梯狀排椅的民眾議事堂,半圓形劇場,噴水池和花園,帶看臺的體育館和體育場等。在眾多建築中,最能體現希臘人建築藝術的是神廟建築,其顯著特色是圓柱柱廊和三角形的山墻,以及雕刻藝術的裝飾。在古風時代,希臘形成兩種標準化的柱式,多利安式和愛奧尼亞式。後來在古典時代還形成了壹種新型的科林斯式。其中對後來影響最大的是多利安式。它沒有柱基,直接立於建築物基礎的表面,主體柱身部分可以是壹塊巨石,也可以由多塊石料壘砌,上端接有壹個圓形柱頂。整個柱身刻有相鄰的溝槽裝飾,風格古樸莊重。雅典衛城中的帕特嫩神廟的柱式便采用了多利安式樣。愛奧尼亞式有柱基,柱身略顯纖巧,柱頂得到美化,呈現由曲線連接起來的兩個渦旋或螺旋形。科林斯式是愛奧尼亞式的變體,柱基和柱頭更具裝飾性。反映希臘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作是雅典衛城建築群。它有總體設計,包括不同功用的神廟、城墻、獨立的神像、巨大的門廳等壹系列建築組成。
無論是公***建築還是私人建築,都常常伴有各種各樣的雕刻裝飾,有的雕刻作品則是建築物必需的組成部分,比如神廟中的神像、祭壇。希臘人本主義的社會思想和較自由的創作環境促使雕刻藝術高度發展,達到古代世界現實主義雕刻藝術的頂峰。希臘雕刻的題材以表現各種形態的神和人物為主,材料則多為大理石、青銅。在古風時代其風格同埃及和西亞的同類藝術作品相似。公元前5世紀時,隨著城邦社會生活的活躍,公***建築的增多,雕刻技術的積累和社會審美能力的提高,要求藝術家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因此人物造型日趨活潑自由,人體比例、線條、神態刻畫臻向和諧完美,達到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希臘最著名的雕刻家是菲迪亞斯(公元前490—430年)、米隆(約公元前492—452年)、波裏克列伊托斯(公元前460—416年)。
菲迪亞斯是雅典人,伯利克裏的好友,在伯利克裏執政時期主持了衛城的重建工作,創作了衛城廣場上和帕特嫩神廟中的兩尊雅典娜像,神廟前後兩面山墻上巨型浮雕以及四面檐部的浮雕裝飾帶。他還創作出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被譽為古代七大奇跡之壹。其藝術特點是秀雅自然,高貴完美。
米隆也是雅典人,與菲迪亞斯同師,以塑青銅雕像而聞名。其創作題材多樣,既有神與英雄,也有運動員和動物,尤擅長刻畫運動的人體。他的代表作之壹是“擲鐵餅者”,表現運動員準備發力投擲前的壹瞬間的姿勢,極為自然準確。
波裏克列伊托斯是前兩傑的師兄弟,同樣是善於刻畫人體的傑出雕刻家。他在希臘藝術史上是位有突出貢獻的藝術家,確立了描繪人體身高、年齡等的壹系列基本規則,並著有壹部總結性的雕刻理論作品。他的代表作之壹是“執矛者”,表現壹裸體運動員肩荷長矛向前行進的情景。這是壹尊理想化的健美的男子雕像。
古希臘裸體藝術來自生活。希臘人愛好體育,把鍛煉身體作為國防和生活必需。希臘的夏季氣溫很高,其它時間也很溫暖,人們只需披件簡單的羊毛織物,在運動比賽時便隨手脫掉,表現出人體的健美和力量。
除雕塑外,希臘的瓶畫藝術也十分出色,如紅色彩陶,以紅色做底,用黑色線條表現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人物活動、神話故事,繪畫技巧屬古代壹流。
五、科學
古希臘的科學與哲學的分野起初是不清的,科學包容在哲學之中。即使後來希臘人有了具體的數學家、天文學家、醫生、建築師的概念,但始終沒有出現壹個抽象的科學家的總體概念。如果要找壹個壹般名稱,那就是哲學家或自然學家。
古希臘人對自然界知識的經驗性積累從遠古時便開始了,至古風時代達到了理性思考的階段。米利都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同時是最初的、理性的自然科學家。由米利都的學者開頭,希臘的知識分子壹代代地追求真知,尋找未知世界的答案。愛智的“哲學家”便概括了他們的存在。希臘人在不斷認知自然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兩個較為明顯的特點:1.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分離。希臘的學者輕視感性的經驗,在這方面柏拉圖是典型的代表。他們對自然界的研究並不是為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而僅僅是為了對自然有深入的理解。而關於生產實踐的知識則來自生產者本身的直接經驗。2.科學知識的傳遞主要不是通過閱讀或寫作,而是通過知識握有者的言傳身教,如天文、農學、冶金、航海、建築等學科的知識。古代困難的書寫條件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壹。所以人們在傳授知識與探討問題的時候總喜歡用交談的方式或者帶學徒的方式。
天文學是古希臘人取得重大成就的壹個領域。泰勒斯曾預測過日蝕,計算出壹年有365天,發現了小熊星座,並根據天文學和氣象學知識預言壹年的農業收成。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月亮的光是對太陽光的反射,太陽則是壹團純粹的火。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宇宙是壹個包括各種天體的大圓球,中心有壹個火球,圓形的太陽和大地繞中心火球運動,這種關於天體整體運行的推測為太陽中心說奠定了基礎。古希臘人還認識到月蝕的真正原因在於地球對太陽光的遮擋。希臘化時期的天文學家阿裏斯塔克(約公元前310—230年)第壹個嘗試測量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並正確提出地球的面積小於太陽。他甚至天才地提出太陽中心說,認識到地球和行星圍繞太陽旋轉並進行自轉。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195年)是歷史上第壹個用正確的數學方法準確測出地球周長和直徑的人。他還通過觀察太陽高度的變化測量出黃道傾角。
希臘邏輯思維的發展使希臘數學抵達古代世界的高峰。古埃及人和古西亞人雖很早就從丈量土地、建造金字塔、天文觀測等實踐中積累出豐富的數學知識,但始終未能越出經驗性知識階段。而希臘人卻認識到數與形的抽象規定,如點、線、面、邊、平行、大於、小於、等於之類因素,從而產生出真正的數學。畢達哥拉斯在西方首先發現勾股弦定理,因而至今西方人仍稱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他還指出奇數和偶數的區別,發現了無理數。在他奠定的基礎上,歐幾裏德(約公元前330—275年)創立的幾何學成為希臘人對人類科學的傑出貢獻。歐幾裏德著有《幾何原本》13卷,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數學成果,提出了世界最早的公理化的數學體系,即從公理和公設出發,用演繹法推出了壹個嚴整的幾何學系統。這部書是我國最早翻譯的西方名著。埃拉托色尼發現著名的“埃拉托色尼”篩法,可在自然數系列中篩掉所有的合數而留下所有的素數。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212年)也是希臘的大數學家,他著有《論球體和圓柱體》、《論星圖》等著作,正確求出球體和圓柱體表面積的和體積的計算公式,提出拋物線圍成的面積和弓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他求出圓周率的準確的值,用圓錐曲線的方法解出了壹元三次方程。歐幾裏德的學生阿波羅尼(約公元前262—170年)進壹步提出圓錐曲線理論,並實際論及球面三角和球面幾何的問題。
米利都學派很早就試圖解釋物理學方面的課題,原子論等推測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至古典時代已能在各學科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理論總結,產生出亞裏斯多德的專著《物理學》,著重研究物體運動及其規律。阿基米德則把數學引入物理學,準確求證物理學問題的量的關系,使物理學實現了革命性的變革,成為近代物理學方法的先驅。他發現了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定律,並首先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了杠桿原理,從而使經常為人們所利用的杠桿有了嚴格的數學解釋基礎。
在地理學方面,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繪制出西方第壹幅地圖。埃拉托色尼著有《地理學概論》,對當時歐洲人所能接觸、了解到的歐、亞、非三洲的地形、地貌、地質及海洋的分布做了全面研究,首次推測出從西班牙出發,順同壹緯度航行可抵達印度,並利用經緯網絡繪制出相對精確的地圖。
在生物學領域,古希臘人提出了自己的關於生命起源於自然界的假說。泰勒斯認為萬物出自水便是這種假說的最初代表,而現代科學已證明生命是由地球的原始水圈孕育出來的。古代西方最博學的人亞裏斯多德對生物進行了極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有三分之壹涉及生物學。他和他的學生對動物進行解剖、分類,準確描述了動植物的形態,提出生物的層次思想,認為生物有高低差別,可以排成從低到高的階梯,人是自然界最高級的動物,是壹朵其它生命均向其看齊的“自然花”。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阿爾克芒(公元前6—5世紀)被譽為西方“醫學之父”,據說他認識到大腦的思維與感覺功能,研究過人體解剖。古希臘最著名的醫生是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377年),他的生命平衡的醫學理論和處理內外科病癥的經驗具有很高的價值。他為醫生確立的職業道德仍然是今天醫生們所遵循的道德準則。在希臘化時期,解剖學得到長足發展,亞歷山大裏亞的醫生赫羅菲拉斯(公元前4世紀人)寫有《論解剖學》等著作,註意到動脈和靜脈的區別,提出大腦是神經系統的中心,批評亞裏斯多德關於心臟是思維器官的說法。同為亞歷山大裏亞學派的赫拉希斯特拉塔(約公元前304—250年)對醫學生理進行開創性研究,詳細觀察了動脈和靜脈的分布,甚至註意到了微血管的狀態。他對人類心臟的觀察超過以往任何人,準確地描述出心臟半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