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整合閱讀學表達--《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整合教學設計

整合閱讀學表達--《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整合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蔣軍晶老師在《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中說:“單篇文章,學生讀了未必能壹下子發現其獨特的表達方式與創作特色,即使發現了,印象也不深刻,於是老師要引、要導、要問,甚至要直接講。然而,把有相似表達特點的文章放在壹起,文章本身就能‘教’了。”由此可見,多文本閱讀最主要的教學取向是用文章本身教表達、用顯性的方式教表達。課文是最好的寫作範例,而寫作手法相似的多篇課文的集合,更有利於學生發現表達規律、掌握表達技巧。

王君老師認為,根據文本特質的不同,可把課文處理為主題型文本、語用型文本、寫作型文本、誦讀型文本、思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等六種類型。與此相對應的是六種課型。而整合閱讀作為閱讀方式之壹,也應該具有此種分類。為此,我將在以後的整合閱讀教學研究中嘗試不同課型,從而更好地利用文本自身特質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益。上期的《戰勝困厄,成為自己的英雄---<項鏈><珠寶>整合教學設計》是主題型整合閱讀教學的嘗試,本期嘗試寫作型整合閱讀設計。

? 《與朱元思書》是北師大版八下“天人對話”單元的壹篇講讀課文,教學這壹課時,很自然地想起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部編教材把兩課放在了壹個單元),兩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處,可謂景美、情美、詞美、章美。我試圖通過兩文的整合閱讀,讓學生學會篇章的布局、層次的展開和詞句的錘煉。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結合註釋,落實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看篇”“看層”“看句”,學習篇章的布局、寫景的層次和詞句的錘煉。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 自古以來,書信就是人們向親朋好友表情達意的壹種重要方式。同學們現在多用微信、短信來交流信息、聯絡情感。那麽,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們會怎樣寫信呢?今天,我們把《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放在壹起,學習文人士大夫的文字風範。書:即書信,古代壹種文體,多記事陳情。“與朱元思書”,就是寫給朱元思的信,那“答謝中書書”呢?對了,是回復謝中書的信。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1. 齊讀兩篇文章,讀準下列字音。

(屏顯)

2.自由讀《與朱元思書》,自讀註釋,理解詞意句意。

3.***讀《答謝中書書》譯文,初步理解文意。

(屏顯)

三、看篇,學章法之美

? 過渡: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其混亂黑暗的時期,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因此不少文人隱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表明自己的誌趣,並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堪稱文學精品,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活動壹:學習章法之美。

1.請分別用文中的壹個詞語概括全文內容;請分別用文中的壹個關鍵句概括全文內容。

預設:奇山異水,山川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川之美,古來***談(實是欲界之仙都)

2.再讀兩篇文章,用朗讀表現文章的層次。

自讀準備。男女生賽讀:不提示,讀出兩篇文章的層次。

3.說說為什麽這樣讀?

預設:

從結構來看:《與朱元思書》是總分結構,先總寫富春江山水的總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再分寫“異水”“奇山”。

《答謝中書書》是總分總結構,先寫總特征:山川“美”,再分寫高峰、清流、石壁、林竹和朝暮之景,最後總結“實是欲界之仙都”。

從表達方式來說:兩文都是先寫景,再議論抒情。

小結:

(屏顯)

四、看層,學繪景之法

活動二:朗讀分寫部分,品評兩篇文章寫景方法的異同。提示:可以有選擇地從如下角度進行品析

(屏顯)

示例:兩文都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與朱元思書》先寫水,是俯視視角,再寫山,是仰視視角;《答謝中書書》中“高峰入雲”是仰視,“清流見底”是俯視。視角的變化,使文中景物描寫視野開闊,境界清新,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立體感。

師生對話,交流品評。

預設:

相同點:兩文都運用了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的寫景方法。《與朱元思書》寫山,寫了山之形、山之聲、山之色。形為靜,聲為動。寫山之形時,又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等詞句,以動寫靜,描繪出山勢的陡峭與壯美,富有動感。《答謝中書書》從多個方面體現了動靜相襯之美:壹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太陽即將落山為靜,遊魚躍水為動。動靜結合,構成壹幅生機盎然的自然畫卷。

兩文寫山水,都有聲有色。《與朱元思書》寫色:“水皆縹碧”,寫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答謝中書書》寫色:“五色交輝”,寫聲:“猿鳥亂鳴”。繪聲繪色,盡顯山川之秀美。

兩文寫山水,都從視聽兩個角度展開。《與朱元思書》寫水綠、水清、水急、山之形是從視覺角度進行描繪,寫山之聲則從聽覺角度描繪;《答謝中書書》寫高峰、清流、石壁、林竹、曉霧、夕日、沈鱗是從視覺角度,寫猿鳥則從聽覺角度描繪。

兩文都是由景生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與朱元思書》中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在對山水的描寫中,“競”“爭”“好”“成韻”等字詞,透露出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答謝中書書》中“實欲界之仙都”直抒贊嘆之情。“高”“清”“交輝”“青翠”“競躍”等詞句,既寫出來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又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誌趣。

不同點:《答謝中書書》有時空變化之美。“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是從高到低再到平視的空間轉換,“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是時間的轉換。《與朱元思書》沒有明顯的時間變化。

《與朱元思書》詳略分明。詳寫“山”略寫“水”;寫“水”的部分,詳寫靜態略寫動態;寫“山”的部分,詳寫動態略寫靜態。這樣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顯得詳略適宜,輕重有度。《答謝中書書》寫景平均用力,散點呈現。

《與朱元思書》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正面寫水,“遊魚細石,直視無礙”側面寫水;正面寫山之形、山之聲、山之色,“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從側面表現富春山的魅力。《答謝中書書》都用正面描寫。

小結:

五、看句,學語言之妙

活動三:朗讀句子,找規律

(屏顯)

結論:多用主謂式的四字短語成句。

再讀:

(屏顯)

? --吳均《與顧章書》

結論:多用並列式的四字短語成句。

這些山水小品文大量運用主謂式和並列式的四字短語,不僅看起來詞形整齊美觀,讀起來音節響亮,更為重要的是使語意密集、描摹準確細膩,表現出精致簡潔、具體生動之美。

2.妳還發現了哪些美妙的句子?

預設:

比喻句: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誇張句:千丈見底

對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運用疊詞:泠泠作響,嚶嚶成韻。

這些句子,辭工句麗,音韻鏗鏘,文采生動,既大筆勾勒畫面,又準確表現景物特征。

小結:

六、學用,仿寫課文

? 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南北朝兩位文學家的書信體,請大家運用學到的方法謀篇布層、遣詞造句,寫壹封《與吳均書》或者《與陶弘景書》,讓他們了解妳的生活、學習環境吧。

學生習作展示:

與吳均書

? 馬豪彤

斌英中學,襄城之大美也。亭臺樓榭,參差錯落;奇花異草,影影綽綽。朝露著木,瑯瑯書聲四起;暮靄西沈,點點燈光璀璨。紅塑跑道,隊列如壹;綠柳枝條,亭亭玉立;青青小草,搖曳多姿。明亮燈箱,散發書香雅韻,奔跑少年,盡顯青春氣息。美者,莫過於和諧;和諧,莫勝於我斌英!

與陶弘景書

徐穩騰

襄城斌英,授學之地也。自建校以來,英才輩出。校園美景,恍若園林。香樟蔥郁,競相向上。綠茵成韻,亭臺棋布。樓宇數棟,坐落其中。瑯瑯書聲,響徹四周。課余活動,文武皆有;強身健體,各顯神通。餐廳上下,啖飲有序;宿舍內外,燈息無聲。看我校園,斌有文,英可武,何人不為斌英贊!

與吳均書

? 尚鑫榜

瑰麗勝地,九宮千裏。佇巔遠眺,紫雲呈聚。壹湖為弦,百山成韻。悠悠古溪,清清見底。峻嶺峭壁,阻斷遊路;怒濤撼膽,群林酌飲。萬葉隨風,不愁紅肥綠瘦;黃菊憔悴,遙想鶯啼翠柳。久相思,彩雲歸;琵琶歌,書香醉。斜月照秀石,霓虹映嬌顏,夢裏嚶嚶笑談。

? 與吳均書

侯乾驁

拂曉四更,盞下珠紅。寒風如煞,誦聲繞梁。環圃千百步,步步堅定;揮汗無數滴,滴滴撼地。腳踏實地,凝神聚力;寒窗苦讀,不負眾望。壹日在校十四時,勞逸結合,碩果累累。劍鋒經磨礪,花香自苦寒。努力向上,定當自強!

? 與陶弘景書

董字涵

? 曉光朦朧,天色微嵐。裊裊煙霧,徐徐清風。水氣氤氳,倏來倏去。紅色跑道,亮麗生機。綠草搖曳,洋溢風姿。春色三分,煥然壹新。柳花飄墜,壹片旖旎。蝶舞蹁躚,亭亭玉立。如此美景,我斌英校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