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散文 當我老了

散文 當我老了

旅歐散記之中歐風光之旅(上)

當大旅遊車行駛在慕尼黑郊外的高速公路上,看著旁邊疾馳而過的壹輛輛奔馳,寶馬,眼前的景物逐漸熟悉起來,雖然到過歐洲很多次了,沒有像同伴們初來乍到的興奮和好奇,可壹想到這次精挑細選的遊覽線路,心中還是不免懷著幾分憧憬,希望此次旅行多少能帶來壹些驚喜,畢竟這條線路匯集了歐洲諸多的名勝古跡,風光綺麗。

到達——慕尼黑郊外的夜晚

天色漸暗,我們的大旅行車駛過城市邊緣,向郊外開去,最後停在了壹棟簡單的二層小樓旁,看樣子這裏是壹個小村莊,散落著數十座德式房屋,壹家壹院,整個街區非常安靜,也很幹凈。我們下榻的鄉村酒店很新,也很舒適。簡單收拾了壹下,因為有時差,也睡不著,就和同伴壹起出來走走。

走在寂靜的街道上,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壹種不知名的花香,夜色中隱約辨認出路邊盛開的各種鮮花,這時正值歐洲的春天,在壹個美麗的季節來到美麗的城市,我不禁愜意地伸了個懶腰,壹擡頭,正好清晰地望見北鬥七星懸在頭頂上方,壹閃壹閃的。

第二天醒得很早,同伴即使到了國外,也忘不了“晨練”,於是換上寬松的衣服跑了出來。這個村子邊上就是壹片片綠油油的莊稼地,我們在畦間田埂上慢跑著,想想也逗,在國內都不晨練,跑到德國的鄉村來跑步。不過這裏早上的空氣真的好極了,昨晚上那些隱約看到的房屋,院落現在全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每家的院子裏各色郁金香,玫瑰,水仙帶著清晨的露水安靜地綻放著,我禁不住拿出相機,把這些美麗的花朵攝入鏡頭。

德國南部

汽車之都匆匆壹瞥

告別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我們前往此行的第壹站——斯圖加特(Stuttgart),這座德國西南重鎮,巴符州首府又被稱作“汽車之都”,是著名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公司的老家,也是保時捷跑車的總部所在地。斯圖加特這個地名源自於德語“馬場”(Stute Garter)二字,古時這裏曾是王公貴族的養馬場。可是這昔日的馬場,今天竟發展成為歐洲經濟最發達、人均產值最高的大城市之壹。由於許多世界知名大公司(如IBM)德國總部都設在此,斯圖加特已成為德國人均收入最高、失業率最低的城市之壹。據說學校假期的時候,很多大學生都到這裏來打工。

可惜由於那天是五壹勞動節,奔馳博物館沒有開門,所以只遠遠看了個外觀,我們就去市中心老城區參觀。位於市中心的老皇宮是斯圖加特古代建築的代表,不過二戰中已成為廢墟,現在看到的是戰後重建的,現為巴符州州立博物館。走進老王宮的文藝復興式內院中,壹個高大的青銅騎士塑像安靜地矗立著。老王宮不遠處就是席勒廣場(Schiller Platz),據說這裏就是當年的養馬院,廣場中央是德國大作家席勒雕像。十六世紀初,符騰堡的Friedrich公爵委托當時著名的建築師Heinrich Schickhardt完成了席勒廣場的設計和施工,現在這個是斯圖加特戰後唯壹按原樣復建的廣場。

緊挨著席勒廣場的是皇宮廣場,對面就是富有濃厚法國色彩的新皇宮,現在是州政府辦公機構所在地。在皇宮廣場上矗立著為紀念威廉壹世皇帝統治25周年的銀禧紀念碑。這裏是當地居民聚會休閑的好去處,由於五壹工人勞動節,我們碰巧趕上了德國的左翼政黨在廣場壹側舉行露天集會,只聽到大喇叭裏傳出聲勢激昂的演講,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在廣場上休憩玩耍的市民。陽光下遛狗的老人,帶孩子的母親,追逐嬉戲的孩童與群情激昂的集會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古小鎮留戀忘返

在德國旅行,即可以欣賞它的山水風光,也可以遊覽古代城堡,而旅途中重要的壹站就是羅騰堡(Rottenburg),德國旅遊經典“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穿行而過,交匯於此。美麗的陶伯河環繞著這座小城,這裏也是德國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紀風貌最完整的地區了。

歐洲5月初的陽光已經非常灼人了,當我繞過古老的城墻,走在城內高高低低的鵝卵石街道上時,強烈的陽光曬得人睜不開眼睛。路邊沒有樹,於是我們盡量走在房屋的陰影裏,街兩旁是未被損毀的歌特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咖啡色的屋頂,鵝黃色的外墻,由於重修過,色彩都很鮮亮,在各種花草的掩映下就像童話中的世界。這裏隨便壹座教堂、壹處長廊、壹座噴泉、壹個雕像至少都有七八百年的歷史。街兩邊各具特色的店鋪招牌和櫥窗,引得我不斷駐足停留,當然手中的相機也是忙個不停,城市的中心——市政廳(Rathaus)是壹座13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不過比起來我更喜歡旁邊的泰迪熊店,不過壹看價格實在讓人乍舌,還是摟著門口的招牌熊照個像吧,它實在太可愛了!

因為羅騰堡是建在山崗上,道路順山勢而上,再加上30度的高溫,走了壹會兒,我便有些氣喘籲籲的了。以這樣的匆匆步履遊覽壹座千年歷史的古城實在是件很可惜的事情,這裏適合多停留幾日,細細尋訪昔日的輝煌印跡,品味歷史的古韻。在回來的途中,我註意到壹個指示圖,標明了羅騰堡的全貌,雖然我們只是遊覽了其中很小的壹部分,不過我已經對這顆“陶伯河上的明珠”的繁華與古典風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旅行車啟動了,中世紀的古城墻在視線中逐漸消失,而這座最富浪漫情調的德國城市——羅騰堡卻在記憶中清晰了起來:古老的街道,櫥窗裏的雪奶球,朱古力色的外墻圖案…

金融中心走馬觀花

離開中古小鎮羅騰堡,我們前往德國第五大城市——法蘭克福,雖然以前去歐洲旅行多次在這裏轉機,而且對這個歐洲的金融中心也是久聞大名,但百聞不如壹見。我們的旅行自然又是從老城區開始,導遊首先把我們帶到了羅馬人廣場,這是法蘭克福唯壹仍保留著中古街道面貌的廣場。廣場旁邊的建築物有舊人字形屋頂市政廳(Rathaus),帝國大教堂(Kaiserdom),羅馬廳(Romer),還有聖尼古拉舊教堂等, 廣場中心則立著手提秤盤的公平女神雕像。13世紀建成的帝國大教堂有著高95米的哥特式塔樓,在這裏曾進行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也是神聖羅馬皇帝的加冕之地。

離老廣場不遠處就是德國大文豪歌德的故居 (Goethehaus),這座橙色的五層小樓是歌德的出生地,曾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破壞,經重建後成為博物館,據說歌德在此完成了《浮士德》及《少年維持的煩惱》等著名作品的初稿。

離市中心不遠就是美茵河(Main),站在跨河的Eiserner Steg橋上,看著河水緩緩流過,如今“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Frankfurt am Main)已經成為歐洲舉足輕重的金融和工業中心,德國的10座摩天大樓有8座在這裏。

我們的酒店在法蘭克福火車站旁邊,離美茵河只有不到十分鐘的距離,晚上溜達到壹家河邊餐廳,我們幾個人點了這裏特色的蘋果酒和啤酒,壹邊喝酒壹邊欣賞著對岸的夜景,說實話,這酒的味道很不錯,服務生的態度更是彬彬有禮,耐心有加,於是壹高興,臨走時付了比通常更多的小費。不過回到酒店可沒那麽高興了,因為酒店就在馬路邊,臨著輕軌和公車站,壹夜都是車駛過的隆隆聲,早上起來大家都在抱怨沒有睡好。

暢遊萊茵河

盡管前壹夜沒有休息好,但第二天早上當我們逐漸接近萊茵河邊的美麗小鎮聖戈阿(St.Goar)時,大家都不約而同興奮起來,因為浪漫的萊茵河之旅將從這裏開始。遊船還沒到,於是我們先在小鎮上閑逛,這是建在山坡上的壹個非常典型的德國小鎮,街邊很多出售旅遊紀念品的商店,我被其中壹家吸引了過去,因為門口立著壹只壹人高的棕熊,又是壹家賣玩具熊的商店,說起玩具熊,德國可是正宗的“熊老家”,而這家店的標示表明他們出售的是德國最著名的玩具熊制造公司史泰福(Steiff)的產品。

終於開船了,來得早就是好,整個船上只有我們壹批遊客,大家紛紛上到船頂搶占欣賞風景的最佳位置。這段從聖戈阿到博帕德(Boppard)的行程是萊茵河之旅中的精華部分。春天時節,兩岸的山林樹木蔥綠,壹棟棟優雅的紅頂白墻的小樓點綴其中,壹陣微風吹過,萊茵河水波光粼粼,我壹邊欣賞著這大自然的美景,壹邊將河岸山頂上幾座著名城堡的倩影收入鏡頭中:萊茵石城堡,貓堡(Katz),鼠堡(Mauseturm)… 。船緩緩地行著,我時不時閉上眼睛,感受河上的微風拂面,就這樣時間不知不覺流逝,最後船在萊茵河U型河灣處的博帕德碼頭停靠下來,這裏據說有萊茵河畔最好的河邊散步道。

漫步大學城

在去海德堡(Heidelberg)的路上,聽導遊講這座城市之所以在二戰空襲中幸存下來,是因為很多美國空軍的高級將領畢業於此,於是在空襲地圖上特地把她抹掉。想來真是萬幸,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建於1386年,可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壹,從16世紀開始,海德堡就已經成為德國藝術、文化、宗教改革中心,許多世界知名學者,哲學家都畢業於此。

海德堡的老城中心由聖靈教堂(Heiliggeist Kirche),城市廣場和壹座千年歷史的“騎士酒店”組成,這裏主要是觀光客集中的地方。通向老城的街道兩邊有壹些露天咖啡館,許多學生模樣的年輕人三三兩兩地喝著咖啡閑聊著。穿過老城沿河邊就到了著名的古橋(Alte Bridge),這座位於力卡河畔(Neckar)的橋上有兩座尖塔,莊重古雅,頗具美感。從橋上向遠處的山巒眺望,就可以看到海德堡古堡(Heidelberg Fort),這座建於13世紀的城堡聳立在壹片2OO米高的葡萄田丘陵上,氣勢雄偉,據說歷時400年才竣工,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萊茵聯邦帝候的居城。而向力卡河北岸望去,壹條小徑蜿蜒盤旋,這就是著名的“哲學家小徑”,因當年很多大思想家,哲學家經常沿小路散步,談論深奧的問題而得名,據說這裏是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雨中探訪“黑森林”(Schwarzwald)

顧名思義,“黑森林”應該是“黑色”的才對,可到了眼前才發現,並不是想象中的黑色,準確的說應該是墨綠色的壹片山林。 這個季節是歐洲天氣多變的時節,淅淅瀝瀝的小雨讓整個山林湖區看起來陰沈沈的,受天氣影響,遊人寥寥,我們下了車,走了近十分鐘來到德國最大的人工湖“嘀嘀湖(DIDISEE)邊,登上遊船,整個湖面約兩平方公裏左右,只有我們這壹條船孤獨地行駛在陰風細雨中,四周的森林鴉雀無聲,湖邊偶見壹些小房屋,不過也好像沒有人住的樣子,感覺應該很浪漫的森林湖泊原來是這個樣子,真有些掃興。

回到岸上,我們前去參觀這裏的特產“布谷鐘”(cuckoo-clock)手工作坊,這裏可是那種整點就會有布谷鳥蹦出來報時的鐘的原產地,看了制作流程,還挺復雜的,不過我對這種“帶響”的鐘不感興趣,每個小時都要叫壹次,多吵啊!倒是另壹樣當地特產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帽子”,原來這裏的帽子可以表示很多種意思,比如未婚少女帶的那種上面就綴滿了許多絨球,而已婚的女子就沒有這樣的裝飾,於是我挑了壹個帶著壹頂大大紅色絨球帽子,身著當地傳統服飾的娃娃,為我的“洋娃娃”家族又多了壹個可愛的收藏品。

由於山區溫度本來就比城市要低,再加上下雨,冷颼颼的,大家都有些瑟瑟發抖,緊裹衣領,還好我們的午餐就安排在湖邊的壹家餐廳,壹進門,那些溫暖的燭光立刻驅走了所有的寒意,坐在厚苯結實的橡木餐桌邊,耳邊音樂飄逸,喝著香醇的咖啡,再吃著這裏特色的烤豬排,這才逐漸感覺好起來。

萊茵瀑布小憩(The Rhine Falls)

有歐洲最大瀑布之稱的萊茵瀑布,不過是個落差僅23米,寬150米的“大水壩”,和我見過的國內其它瀑布比起來氣勢上遜色多了,不過對於小家碧玉的歐洲來說,仍不失為壹件大自然的傑作。我們在這裏停留了20分鐘,我對著這個“大水壩”從各個角度照了不少照片,不過回去沖出來怎麽看感覺都真挺普通的。

前往瑞士

離開萊茵瀑布,我們向瑞士方向前行,這裏是德奧瑞三國交界地段,開了大約壹個多小時就到了德瑞關卡,在通關等待時,我註意到德國壹邊的壹個個子高挑,金發碧眼的“美女”警官,很神氣地指示壹輛車靠邊,然後上去盤問,我想被搜查的那個年輕人被這麽漂亮的女警官問話,壹定感覺很“幸運”吧,反正我們這壹車人的目光都被她吸引過去了。不過好像我們的司機遇到點麻煩,在關卡呆了快半個小時才出來,等回到車上的時候壹臉晦氣,壹問才知道原來被查出去年在瑞士違章,但沒交罰款,於是這次入境時壹查記錄便加倍處罰,這些歐洲國家的法律真嚴,由此可見壹斑。

車已進入瑞士境內,兩邊的景色開始顯現出和德國的不同:這裏的公路沒有德國的寬,路兩邊是起伏不平的山地(瑞士在阿爾卑斯上腳下),在這個季節,綠色的山坡上到處盛開著金黃色的油菜花,偶爾還可以看到幾頭黑白的奶牛悠閑地吃著草,壹幢幢白墻灰色三角屋頂的小房子矗立在山腰間,要不是房子裏冒出的幾縷炊煙,真還以為到了世外桃源,壹時間想起以前在日歷上看到的關於瑞士風景的圖片,不就是眼前的景象嗎?

如詩如畫的盧塞恩(Luzern)

盧塞恩是個小城,步行就可以遊覽全城主要景點。我們先去參觀這裏的“獅子紀念碑”(Lowendenkmal),這裏其實是壹個小公園,在綠樹掩映下壹塊巨大的巖石上雕刻著壹頭垂危的獅子,面對壹潭碧綠的湖水,據說這是為紀念1792年巴黎大革命中為保護國王路易十六而犧牲的七百多名瑞士雇傭兵而造的,說起這個,有必要提壹下瑞士的歷史,以前瑞士非常貧窮,資源匱乏,為了謀生瑞士的男人不得不外出當雇傭兵,而巴黎大革命後瑞士人意識到國家必須要強盛,才能擺脫當雇傭兵的命運,於是勤勞的瑞士人根據自己國家的特點,發展了精密工業(制表業),金融業以及旅遊業這些對能源要求低,非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瑞士壹躍成為了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壹。我端詳著這幅生動的雕塑,想到今天人們看到的美麗而富庶的國家曾經有過如此悲壯的過去,不僅感嘆瑞士人為改變自己命運所做的努力。

盧塞恩的標誌性建築是帶有屋檐的卡佩爾木橋(Kapellbrucke)這座廊橋精巧別致,橋中段還建有壹水塔,據說以前就把犯人關在塔中,挺有意思的。在橋檐的梁上有三角形的彩繪。當我來到橋的另壹側,打算拍下橋的全景時,這時壹直陰雲籠罩的天空突然露出壹縷陽光,山巒上的雲霧漸漸褪去,壹片白色的山峰展現在眼前,仿佛近在咫尺,壹問才知道這就是阿爾卑斯著名的皮拉圖斯(Pilatus 2120米)雪山,那種壯觀的景色令人終生難忘,我久久註視著眼前的雪山,直到雲霧再壹次將它隱去。

盧塞恩也是我最喜歡的女演員奧黛麗.赫本的隱身之地。她的高貴,清純和天生麗質是獨壹無二的,我現在終於能夠體會到當初奧黛麗定居於此的緣由了,壹邊是寧靜純美的小城,壹邊則是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水(四森林湖),湖面再遊弋著幾只雪白的天鵝,簡直如畫中仙境壹般,而奧黛麗的到來壹定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些許靈氣。

這座城市的另壹個出名之處在於它是瑞士的鐘表中心,這裏是勞力士,歐米加總部所在地,市中心的表店門口徘徊的盡是亞洲人,尤其是中國遊客,近幾年歐洲經濟不景氣,支撐這些昂貴奢侈品行業生存的基本都是亞洲遊客,所以表店還專門安排了會講中文的服務生。不過我算是個例外吧,因為有限的時間裏我更想好好欣賞壹下這裏的湖光山色,購物本來就是旅行的附加品而已,更何況是讓我消費不起的名表。

經過壹座有美麗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又沿著古老的街區漫步,時而在壹些出售當地手工藝品的小店駐足,選壹兩件有趣的小紀念品(我找到壹個可愛的牛鈴),就這樣在這座小城度過了壹個很美好的下午時光。

寧靜的鄉村之夜

晚上我們來到山腳下壹個幽靜的小村莊,體驗壹下瑞士的家庭式酒店住宿。旅館就是壹棟二層的小樓,屋內的設施非常簡單,不過很整潔。雖然山區的夜晚有些涼,但大家初來乍到的興奮勁兒依舊未過,大家三三兩兩走了出來,於是夜晚的小村莊壹下子熱鬧起來。

在朦朧的月色下,我們朝村子裏的至高點——白色教堂進發。這次旅行的沿途我們不知經過了多少城鎮、村莊,發現壹個***同點:無論大小規模,最高的建築壹定是教堂,那尖尖的鐘樓塔尖就像是指路牌,告訴我們又到了壹個鎮子/村莊。在小教堂上面轉了壹圈,天色愈發陰暗了,往回走的路上經過壹塊墓地,雖然有點“月黑風高殺人夜”的感覺,我還是按捺不住好奇,壯著膽子走了進去。這裏長眠著的應該都是這個村子的居民,我註意到墓碑上的生卒年月,大部分竟都在九十歲以上,有的還活了壹百多歲,想來阿爾卑斯山的清新空氣,山區淳樸簡單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瑞士人長壽的奧秘吧。

阿爾卑斯雪山行

雄偉的阿爾卑斯山有五分之壹在瑞士境內,到瑞士旅行,不上雪山就稱不上到過瑞士,而此行我們要去的正是瑞士中部著名的鐵力士雪山(Titlis)。清晨天空還飄著小雨,我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可到了雪山腳下,壹陣寒氣襲來,我立即感到了冬天的氣息,好冷啊!

鐵力士雪山海拔3020米,沿途有三段纜車通往頂部,尤其是第三段360°旋轉纜車設計十分獨特。隨著纜車的緩緩上升,地面的壹切景物在縮小,遠處的雪山越來越清晰,乘坐“旋轉纜車”時,這個可以容納二十多人的圓形吊車啟動了,這時我窗外的景物仿佛在移動,仔細壹看才發現原來腳底下的“地板”可以旋轉,可笑的是纜車玻璃上結了厚厚的霧氣,遊客為了便於觀賞窗外的美景,壹進纜車就把自己邊上的玻璃擦幹凈,可車壹開動,馬上那塊“幹凈”的玻璃就轉到壹邊去了,於是大家不禁啞然失笑。這天因為陰天的緣故,山上的霧又大又厚,車窗外白茫茫壹片,什麽也看不見,多少有些遺憾。

終於到山頂了,我迫不及待地沖上觀望臺,誰知壹陣寒風卷著雪花撲面而來,周圍白雪皚皚,濃霧中只能隱約辨認十米以內的人和物,我的心也壹下子涼了下來,著名的雪山原來是這個樣子,什麽也看不到。室外零度以下的低溫迫使我待了不到十分鐘就跑了進去。不過很快我就發現了壹個很好玩的地方,那就是鐵力士雪山的萬年冰洞——Glacier Grotto冰洞。這裏仿佛迷宮壹般,通道兩邊安裝的照明裝置將各種顏色的光打到冰面上,整個洞仿佛壹個七彩世界,我正好像艾麗斯漫遊仙境壹般好奇地四處張望,突然壹陣巨雷響起,還有閃電劃過,周圍的燈光也忽明忽暗起來,這些音響效果倒是真實再現了當年冰川探險者的環境,不過四周空無壹人,挺讓人毛骨悚然的,嚇得我趕忙逃了出去。

轉夠了,肚子也餓了,來到這裏的咖啡館,我要了壹杯鐵力士咖啡(就是咖啡上飄著壹簇奶油,象征雪山的山峰),靠窗坐下,壹般欣賞著窗外的雪山美景,壹邊品著濃咖啡,真是蠻愜意的!

鐵力士雪山還是瑞士著名的滑雪勝地,雖然現在不是滑雪季節,但在下山的纜車上,我看到雪道上還是有壹兩個滑雪者,輕盈地在我們腳下略過。這裏滑雪不需要額外的費用,只要和我們壹樣購買乘坐纜車的車票就可以了。(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