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大風的詩句如下:
《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
壹上高城萬裏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
登上高樓,萬裏鄉愁油然而生,眼前蘆葦楊柳叢生,好似江南汀洲。溪邊烏雲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沈落樓閣後面,山雨欲來,滿樓風聲颯颯。秦漢宮苑,壹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葉間。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壹如既往地向東流。
賞析:詩人首聯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鹹陽城西樓,鹹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鹹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詩經·國風·秦風·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裏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詩人壹登上鹹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壹旦登臨,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裏之愁,正以鄉思為始:“壹上”表明觸發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裏”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壹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沈,景致淒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溪雲初起日沈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中“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詩人有自註:“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詩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雲,暮色蒼茫,壹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鹹陽西樓頓時沐浴在淒風之中,壹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了詩人“萬裏愁”的真實原因。雲起日沈,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聯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