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作品
施耐庵於隱逸時期所著《水滸傳》成就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家的地位,《水滸傳》更是被評為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之壹,此作品開創了以白話文撰寫小說的先河,也是漢語文學中獨具史詩特征的章回小說之壹,明清時期,流傳極為廣泛,民間更有多個版本,對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的文學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取材來源於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興衰始末,以人物故事為主要線索,詳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到興盛,直至滅亡的全過程,引發了悲情英雄主義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時期社會階級矛盾的根源,同時表述對起義失敗原因的深刻反思。
該作品之所以受到民眾大範圍的追捧,是因為書中將英雄主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湧現了松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壹系列的梁山英雄形象,以及描繪了壹幅農民起義大同天下的理想主義社會宏偉藍圖,同時將大奸臣高俅對百姓忠良之士的壓榨與壓迫行徑進行批判,故而深得百姓喜愛。
《水滸傳》緊扣“民反”這壹主旨,形象地刻畫了壹百零八將梁山好漢的英雄人物形象,使得書中內容飽滿具有可讀性。例如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此二人皆是官兵出身,身手皆極為了得,但這二者各富特性,完全代表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形象。這也是此書最大的特色之壹。
施耐庵的文學獎
高認可度的屈指可數,其中包括老舍文學獎、矛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這四項獎項並稱為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將中國的文學類型範圍都已大致覆蓋。
而以《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命名的施耐庵文學獎因其獲獎者範圍小眾,地方性較強,而且其針對的鼓勵長篇小說創作的目的與矛盾文學獎有重復,故而影響力較為限制。
施耐庵文學獎設立於2011年,以施耐庵故居興化市作為該獎的永久頒獎地,時隔兩年為壹屆,每屆評選出四部優秀作品,其中包括壹部為海外作品。該獎項為保證評選機制的公正性,特為設立施耐庵文學獎組織委員會,由資深文學編輯工作者、著名評論員、作家組成提名委員會,並由海內外權威性文學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並主持評獎活動。此外該獎項不實行回避制度,若有評審委員會成員與參評作者有任何利益關系,則直接解除任聘。
施耐庵文學獎的設立旨在推動當代漢語言長篇敘述類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發展,提升漢語長篇敘述文學在世界文學上的地位與影響力,同時通過該獎項擴大興化文學的影響範圍與認知度,推動興化文學現象的發展,提高本土當地文學水平。
施耐庵的紀念館
施耐庵的後代子嗣並非坊間流傳的那般皆為啞巴,家道中落,反而是世代興旺,香火傳承,直至施耐庵十二代世孫施尊邦為光耀門楣,特在白駒鎮將其祖上施耐庵的`故居修建成為施氏宗祠。
施氏宗祠自乾隆四十三修建而成,之後幾經修葺,擴建至前後三進,旁邊另有偏殿作為禮堂,從大門而入,第壹進為門廳,裏面設有茶座;第二進為書坊,時常會有說書在此講演《水滸》章節;第三進為福蔭堂,裏面供奉施氏壹族的牌位,自祖上施耐庵以及後世子孫的歷代牌位皆在此處,施氏後人每逢春秋二季便來此祭拜。
抗日戰爭期間,施氏宗祠不幸毀於戰火,直至九十年代初,國家文化部及江蘇省鄉鎮人民政府多方籌資,並由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繪制施氏宗祠復原圖,著名古建築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壹同主持設計,終於在2009年建工完成,成立施耐庵紀念館。
施耐庵紀念館不僅是壹座緬懷壹代小說家、傳承水滸文化的紀念館,同時也是保存施氏宗祠文物史料的歷史博物館,該紀念館壹***分為五個展廳,其中所展出的文獻資料與文物古跡皆以施耐庵生前相關事跡為主,紀念館工作人員經歷長期的收集與整理,才得以使流落民間或掩埋地下的文物史料展現在世人眼前。紀念館的展覽方式采用與歷史對話的形式,另參觀者深入其中,深刻感知施耐庵的人物背景與豐富的水滸文化。施耐庵紀念館已成為江蘇重要的文化基地與文物保護單位。
施耐庵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漢族,今江蘇興化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蔔、星象等,壹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裏,閉門著述,與門下弟子羅貫中壹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搜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壹的《水滸傳》。施耐庵於元延佑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浙江錢塘縣尹。施耐庵故裏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