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陳陶》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白話文釋義:初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壹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現在變得死寂無聲,四萬名兵士竟然在壹日之內全部戰死。
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
擴展資料:
安史之亂之前是青春、慧敏、統壹、安定、富足、高歌的唐土,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元氣大傷,艱辛、危機、動蕩接踵而至,黨爭、宦官政治、藩鎮割據的局面形成;
不過與此同時,唐朝卻並沒有像漢朝分成西漢、東漢,像晉朝分成西晉、東晉,像宋朝分成北宋、南宋,於此也見出了唐王朝生命力的頑強。
對唐朝的詩歌寫作和更廣義的文學創作而言,安史之亂同樣起到了重大的轉悷作用。它廢掉了壹些人的寫作武功,淘汰了壹些人的寫作成果。
如果壹個重大歷史事件如安史之亂的出現,不能在淘汰與報廢的意義上影響到詩人作家們的創作,那它基本上就是被浪費掉了。
而安史之亂居然為中國推出了最偉大的詩人,杜甫。這是安祿山、史思明沒有想到的,這是王維、李白、肅宗皇帝沒有想到的,這也是杜甫自己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