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寫景的宋代詩句

關於寫景的宋代詩句

1.宋代寫景的詩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池

宋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其壹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夜耕夜績麻)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描寫景色的宋代詞

嶽陽樓記

朝代:宋代

作者:範仲淹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壹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3.跪求15首北宋寫景詩詞啊 各位知識大哥 有詩有解釋的就最好 沒有的話

1.秦觀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壹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這首《江城子》首片即以柳來引出。

柳,作為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常賦予離別相思之意。柳樹生性柔而不弱,上片以柳起興,牽動離憂,引發傷感。

下片則嘆韶華易逝,感嘆身世之不遇。 統觀全文,彌漫著淡淡的哀愁。

首名“柳”(即“留”)表達離別之情,來句則是“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寥寥數字,即把詩人當時傷離別的情景寫得如此傳神,實屬不易。 下片即從離愁轉向感嘆韶傘易逝,身世不遇,轉接得十分嚴密,讓人在不知不覺中便把思緒從“柳”至“愁”。

最後壹句“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更是把感傷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 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哀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引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僥孤村。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壹首好的詩詞往往是幾個甚至更多的意象在壹個統壹的主題和構思下巧妙的組合起來,互相作用,妙趣橫生,秦觀的這首《滿庭芳》即是如此。 據說此詩作於會稽,作者是年三十歲。

此詞在處理形象之間關系時,運用了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所謂蒙太奇,是指電影表示組接意義的專門術語。

山、微雲、天、哀草、畫角聲等等壹系列原來並無太大關聯的意象由於作者主題的需要而拼揍在壹起,雖說是拼湊,卻也是天衣無縫,讓人耳目壹新。 古人在寫詩詞時,特別講究煉字,秦觀也不例外,為了表達自己特殊的傷感離別之情,特意在“鴉”前加“寒”,“村”前加“孤”,增加整體詩的愁味,更令人耐人尋味。

景物從遠至近,從“天連哀草”至“流水僥孤村”,難道這不正是壹幅意味深長的秋意蕭落圖嗎?若不是這蒙太奇似的壹連串的景物連接,恐怕這首詩的韻味、愁味都要大打折扣了吧?!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詞以古代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歌頌堅貞純潔的愛情。歷來歌詠牛郎織女的詩歌數不勝數,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帶有傷感的情緒。

但本詩卻不落俗套,推陳出新,形式與內容思想都別出心裁,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壹句結尾,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壹切盡在不言中。在細細品味之後,卻又覺得秦觀的情韻真是恰到好處! 2.王安石 梅 墻角數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壹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誌。

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壹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壹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

“數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淩寒”兩字更是渲染了壹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壹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壹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

“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壹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壹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

為什麽?“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壹片朦朧的色彩。

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壹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壹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因為梅花的清純雅潔,人們也常用梅花來描寫壹些品格高尚的人. 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

4.描寫江南山水的宋代詩詞

江南佳麗地,山水舊難名。

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舊難名:自古以來就難以述說其美。名:名狀,形容。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來就難以用語言形容她的佳麗。首句用謝眺《隨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贊美江南景色,下句獨出機杼,進壹步言其秀美難以名狀,將江南景色描寫得更為動人。這兩句詩可用來贊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

唐代詩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五。鏡湖:又名鑒湖,在今漸江紹興。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鏡湖。這兩句大意是:鏡湖的水像月光壹樣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壹樣潔白。這裏連用兩個比喻,先寫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寫越地女子之秀美,兩相對照,相得益彰。可用來描寫江南水鄉女子白晳秀麗的外貌。

唐代詩人 李白 《越女詞五首》

九江春水闊,三峽暮雲深。

唐·陳陶《盈城贈別》。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縣以西,位於湓水流入長江處。這兩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麽寬闊,三峽暮雲的顏色越來越深重。這兩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峽暮雲興起進別友人時的依戀之情,“闊”、“深”二字是寫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說:無論妳走到哪裏,我的壹顆“送別心”都隨妳遠去。可化用以描寫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詩人 陳陶 《盈城贈別》

水邊春寺靜,柳下小舟藏。 關於江南的名言

宋·蕭彥毓《西湖雜詠》。這兩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廟分外寂靜,柳下有壹條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裏。這兩句寫西潮春日幽靜美麗的景色,水邊靜悄悄的寺院和柳蔭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閑適的境界。可用來描寫江南水邊幽靜的春景,表現閑適的心情。

宋代詩人 蕭彥毓 《西湖雜詠》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齊·謝朓《隨王鼓吹曲·入朝曲》。江:長江。佳麗地:指土壤肥沃、景物美好。金陵:今江蘇南京古稱金陵。三國時東吳及南朝劉宋、蕭齊均建都於此,相傳此地有“帝王之氣”。這兩句大意是:江南是土地肥沃、景物美好的地方,金陵是歷代王朝建都的名城。詩句盛贊江南景色的秀美佳麗、地靈人傑,歌頌金陵自古為都城之地,極言其物阜人和,壹派升平的氣象。原詩是作者為歌贊盛世而作。可用來描寫江南地富景麗、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榮富足、久負盛名,也可用來贊頌太平盛世。

南朝齊詩人 謝朓 《隨王鼓吹曲·入朝曲》

江南無所有,聊贈壹枝春。

5.宋代寫景的詞和意思

嶽陽樓記 朝代:宋代 作者:範仲淹 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隱曜 壹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壹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壹空,皓月千裏,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賦刻在它上面。

囑托我寫壹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壹天裏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嶽陽樓的雄偉景象。

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麽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壹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壹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壹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遊來遊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壹瀉千裏,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沈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妳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壹並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麽呢?(是由於)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麽他們什麽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壹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壹道呢 ?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註釋 記:壹種文體。

可以寫景、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1)選自《範文正公集》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後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嶽陽樓在湖南嶽陽西北的巴丘山下,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嶽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2)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

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3)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嶽州太守。

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範仲淹的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

謫zhé①動>譴責;責備。《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我。”

②動>被貶官,降職。《琵琶行》:“~居臥病潯陽城。”

③名>缺點;過失。《老子》:“善言無瑕~。”

謫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到邊遠的地方。在這裏作為動>被貶官,降職解釋。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

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6)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裏指荒廢的事業。

具,通“俱”,全,皆。興,復興。

(7)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增,擴大。制:規模。

(8)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9)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

予,我。作文,寫文章。

以,用來,連詞。記,記述。

(10)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於“那。

6.寫景的詩句

描寫“月”的詩句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寫友情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帶”鳥”的詩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嶽》

帶“雨”的詩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帶“山”字的詩句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帶“花”的詩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裏《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辛棄疾《西江月》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 楊萬裏 《宿新市徐公店》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寺桃花》

參考資料:

7.宋代詞人描寫風景的美句

1、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壹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